烏克蘭媒體9月6日報道稱,烏首都基輔正組建多國部隊作戰司令部,其目標是阻止烏俄達成和平協議後的“潛在襲擊”。
據悉,該司令部由一位英國少將領導,而整體指揮則由法國和英國分別在巴黎和倫敦進行協調。上述消息是否意味著歐洲國家心心唸唸的烏克蘭安全保障部隊已成型?
英國國防雜誌網站報道截圖
對此,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稍早前接受總臺環球資訊採訪時表示,這支歐洲多國部隊兵力規模不大,各方仍在商討博弈其主要運作模式,但此舉勢必令俄烏衝突形勢更複雜。
·歐洲擬組建的對烏相關部隊規模或不大,英國此前曾表示該部隊約 3 萬人,目前已確認由英少將擔任統一指揮,3 萬人規模較合理;
·包括歐洲內部的各方對部隊運作模式仍有激烈爭論:美方曾設想將所謂的“歐洲部隊”部署至俄烏停火線,執行一些維和任務;而歐洲方面立場相對統一,明確這支部隊不會部署至前線,主要目的為保護烏克蘭。
·無論採取何種部署方式,俄羅斯均堅決反對歐洲部隊進駐烏克蘭。在此背景下,這支部隊的組建與行動,不僅會進一步加劇俄烏衝突的複雜局勢,還將顯著增加衝突升級成為歐洲或北約與俄羅斯直接對抗的風險。
BBC報道截圖
俄羅斯總統普京5日表示,任何外國軍隊進入烏克蘭都將成俄軍方合法打擊目標,且不考慮俄安全,烏安全問題無法解決。儘管如此,歐洲仍積極推進多國部隊的籌建工作。對此,崔洪建認為歐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貫徹歐洲的基本邏輯:通過支持烏克蘭,避免其陷入戰場被動,進而推動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歐洲認為,此時若過早放棄對烏軍事支持與保護、談論外交解決及和平方案,會使烏克蘭在未來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
安全綁定考量:將烏克蘭安全與歐洲安全進一步掛鉤歐洲。部分國家認為,若烏克蘭危機解決失衡,俄羅斯或對其他歐洲國家構成實質安全威脅。因此,歐洲欲把烏克蘭打造成所謂的“鋼鐵豪豬”和歐洲安全前線,防範俄對其他歐洲國家的潛在威脅。
對美態度與施壓:歐洲實際上不滿美特朗普政府推動的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進程,但不願與美國撕破臉,因此採取籌建多國部隊、謀求烏軍事存在,來體現自身立場,也借此向美國施壓。
實際部署前提與目的:歐洲多次表態説多國部隊部署需以俄烏停戰、達成和平協議為前提,當前籌建與討論相關部署方案,更多是歐洲想要通過外交施壓,影響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前景。
9月4日,歐洲國家主導的支持烏克蘭“志願者聯盟”會議在法國巴黎舉行
如果歐洲國家出兵烏克蘭,美國又會在其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崔洪建表示,當前美歐在是否出兵烏克蘭、出兵方式及目標等問題上仍然分歧嚴重:
·美國對烏出兵或存三種可能:
一是美國主導並在派兵上打前戰(可能性極低,因特朗普政府公開表態,明確不向烏派兵)
二是美提供指揮協調、情報支持等作用(可能性較大,美此前曾提過更願意“退居幕後”)
三是美國完全撒手,將包袱甩給歐洲。
烏克蘭士兵進行無人機訓練
崔洪建表示,美國在多國部隊中究竟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仍需歐美、美烏之間相互博弈。
如果美國不派兵,顯然這支多國部隊對俄羅斯的威懾作用將大幅削弱。
而美歐曾提及的“類北約第五條”對烏安全保障方案到目前為止仍非常模糊,美國也公開表示歐洲派兵不能以北約名義——意思是美國不承擔任何的安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