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桑給巴爾風景優美,被譽為“印度洋上的綠松石”。近年來,桑給巴爾學習中文的人越來越多。桑給巴爾公立大學孔子課堂2022年4月正式成立。今年教師節來臨之際,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了桑給巴爾公立大學孔子課堂中方院長錢明敏。
錢明敏介紹,桑給巴爾公立大學孔子課堂總部在該校的斯瓦希裏語與外國語學院,下設5個教學點:旅遊學院、新聞學院、斯瓦希裏語與外國語學院,以及桑給巴爾大學和里拉小學。
錢明敏:桑給巴爾常住人口大約180萬,2022年我剛到任時,所在大學中文學生只有55人。到2025年,孔子課堂註冊學習中文的學生已達388人,三年來累計中文學生人數超過1100人。這説明中文在桑給巴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
國際中文日期間,中文教師讓當地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錢明敏發現,對有著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要給他們展示不同的未來,才能更好地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錢明敏:對於一些追求短期“變現”的學生,我們會建議他們從事中文導遊工作,邊學邊實踐;對於家庭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學生,會鼓勵他們參加HSK中文水準考試,申請獎學金去中國留學;對於表達欲和表演欲比較強的學生,會鼓勵他們參加各種短視頻競賽,展示自我。
端午節期間,中文教師為學生們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並體驗端午活動。
在家長的支持下,桑給巴爾的小學生學習中文的熱情很高。2024年1月,中文被正式確定為里拉小學的第三門必修課。
錢明敏:每次走進校園,都有學生熱情地和我打招呼問候“老師,你好!早上好!”。在異國他鄉,忽然被中文的打招呼聲包圍,讓我很開心。2024年,在世界小學生“漢語橋”中文秀暨首屆坦桑尼亞小學生中文比賽上,里拉小學的選手包攬了一二三等獎。2025年,獲得此次活動特等獎的一名學生將赴北京參加總決賽。
孔子課堂舉辦春節文化活動,讓學生體驗中國傳統美食春卷。
錢明敏説,孔子課堂培養的學生就業情況良好,學生的專業背景再加上中文的優勢,更容易在各行各業找到滿意的工作,這也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學習中文,形成良性循環。
國際中文日期間,中文教師讓當地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錢明敏説,和國內相比,當地的基礎設施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她和其他中文老師一起自己動手,把孔子課堂的教室裝飾一新。
錢明敏:收到教室的鑰匙後,我和另一位中文老師,兩個人每天下課後就去課堂一起刷墻,一起在墻上畫我們孔子課堂的一些標識等等,中文教室的面貌就煥然一新。我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合作夥伴和學生們共同成長。去年除夕時,所有老師齊聚在我家,大家一起吃飯聊天,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坦桑尼亞桑給巴爾衛生部長前來體驗中國筷子文化
每當看到學生取得了成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愛上中文、愛上中國文化時,錢明敏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錢明敏:國際中文教師工作的意義,在於“播種”和“搭橋”,播的是語言學習的種子,搭的是傳播文化、互相理解和溝通的橋梁。當學生們因為中文獲得獎學金、找到工作機會,或者自豪地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甚至因為中文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時,我會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價值。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采編丨孫伶俐
主持丨葛鵬
製作丨楊曉蕾
外聯丨馬培敏
簽審丨安然
監製丨劉軼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