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0日,法國多座城市發生“封鎖法國”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前任總理貝魯此前提出、旨在削減財政支出的預算草案。
據法國內政部統計,全國當天總計超17萬人參加抗議活動。法國總工會則宣佈有25萬人參加。
當地時間9月10日,法國民眾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
內政部表示,當天約8萬名警察和憲兵維持社會秩序,各地警方共逮捕473人,其中在首都巴黎逮捕203人。13名警察在執行任務時受傷。
據法國媒體報道,新任總理勒科爾尼當晚前往設在內政部的跨部門危機處理辦公室,研判局勢發展。
9月10日,法國巴黎,防暴警察在“封鎖法國”抗議活動中與示威者發生衝突
今年7月,時任總理貝魯公佈2026年預算草案,計劃削減財政支出438億歐元,以防範公共債務風險進一步加劇,具體舉措包括把兩個公共假日改為工作日、醫保支出增幅減半等。
這一草案引發巨大爭議,遭到民眾普遍反對,也成為10日全法抗議活動的導火索。
法國24小時網站報道截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和國際組織研究所所長金玲在接受總臺環球資訊廣播採訪時表示:
在法國政治中,凡涉及預算削減等直接影響到民眾福利的改革舉措,大概率都會引發大規模的示威抗議活動。此次‘封鎖法國’抗議活動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它最早從網上興起,年輕人作為主流群體參與其中,表達了他們對當前法國政治亂象、社會成本增加的強烈不滿,事實上展現了民眾對於法國政治一種根本上的不信任。抗議活動的口號也揭示了法國當前深層次的普通民眾和精英之間的疏離、社會階層之間的分化。
因未能通過國民議會信任投票,貝魯已辭去法國總理職位,原國防部長勒科爾尼成為繼任者。新政府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金玲認為:
法國、意大利等一些歐洲國家,其經濟不具備競爭力,它們的經濟社會結構、尤其是社會福利體系在今天已經難以為繼。法國的情況尤其突出,所以改革是必須的,而接下來對於新總理以及後續政府來説,其面臨的很大一個挑戰就是要在財政的可持續性和政治穩定、社會穩定之間,去尋求一個平衡的、妥協的方案,找到最大公約數來推動預算案的通過。
路透社報道截圖
法國是歐盟重要成員國,也是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金玲認為,當前法國所面臨的經濟問題以及社會動態都會給歐盟、歐元區帶來負面影響。法國一直認為它是歐盟的領頭羊,在當前俄烏衝突延宕、美國單邊霸淩、歐洲尋求戰略自主的背景下,法國目前內政的不穩定或者是社會動蕩都會影響它在歐盟內部發揮主導作用。
另外,法國目前財政上的問題,也會誘發歐元區更大的危機。如果法國在市場上融不到資或者融資困難、成本過高,歐洲央行會以多大的力度去干預?歐元區永久性金融救助機構——歐洲穩定機制(ESM)將如何發揮作用?會不會引發歐盟國家內部的矛盾分歧?這些都是未來歐洲可能要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