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中國“創新力”的躍升是怎樣煉成的?
2025-09-18 23:17: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平均每53秒下線一輛新能源汽車,平均每天誕生幾千個發明專利……在中國,這樣的創新節奏契合了最新的國際排名: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近日發佈《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首次躋身全球十大最具創新力經濟體之列,同時以24個創新集群數量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路透社稱,這與中國企業在研發上大規模投入直接相關。

  在當前國際環境下,中國“創新力”的提升更顯難得。報告稱,全球創新投資增速正在放緩,2024年研發支出增長率從上年的4.4%降至2.9%;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降至2.3%。另外,由於高通脹影響,企業實際研發支出遠低於過去十年平均水準。美中合作基金會執行主席約翰·米勒-懷特與《國際銳評》交流説,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以自身高品質發展和穩定的內部環境,支撐著中國科技創新力不斷躍升。

  這些年,從中國空間站“天宮”轉入常態化運營,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産;從量子計算,到人工智能大模型,背後藏著怎樣的“創新密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認為,近年來,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經濟、科技、人才體制等方面協同發力,為科技創新提供了系統化制度保障。2024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較2020年增長48%,研發投入強度達2.68%,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準;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第一。這些都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有了“從0到1”的原始創新,還要有“從1到100”的産業落地。這其中,企業發揮著關鍵作用。目前,中國企業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數達372.7萬件,佔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74.4%,凸顯了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分析認為,中國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不斷優化市場環境,激發了企業創新動力,也加速了創新成果轉化。中國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告訴《國際銳評》,截至2024年,公司平均每天産生16.8項專利;今年9月,公司在全球首發了無熱擴散最新技術,達到電池系統全球最高安全水準。

  作為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AI)迎來爆髮式增長,進一步提亮了中國創新版圖。目前,中國AI專利數量佔全球總量的60%,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以來,從世界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落地北京,到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見證多款全球新品首發,全球AI産業把多個“首次”押注中國,凸顯了“中國創新”的吸引力。

  目前,中國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最佳應用場景,讓外企共享創新機遇。美國專利許可解決方案提供商Avanci總裁勞裏·菲茨傑拉德告訴《國際銳評》,公司已與中國多家高科技企業建立合作,希望通過不斷擴大在華業務,支持更多國際企業使用中國專利、共享創新成果。德國《經濟週刊》近日報道稱,中國的技術實力正鼓舞投資者把目光投向中國。

  中國“創新力”持續躍升,不僅增強了自身經濟韌性和活力,也推動了各國經濟轉型,為世界經濟開闢了新空間。在沙特,相關公司引入中國AI大模型,提升了運營效率;在馬來西亞,中國移動支付技術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發展;在非洲多國,中國無人機技術幫助當地發展智慧農業……過去五年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新型電力系統、航空航天等領域新牽頭制定國際標準532項。《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裏克·科爾茹姆巴耶夫稱,中國發展新質生産力“對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開放創新的中國,正不斷打開闔作的大門。在剛剛閉幕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數智領航”是關鍵詞;正在舉行的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首設人工智能專館,展示最先進的智慧機器人以及AI解決方案;下個月舉行的2025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將集中展現數字經濟領域最新成果……就像眾多跨國企業高管所説,“每次來中國,都被這裡的新技術驚艷,也很榮幸置身其中”。事實將不斷證明,中國的創新故事,不僅是自己的,也是世界的。(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