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的新疆大地,又迎來一次新的豐收,處處可見五穀豐登、瓜果飄香,演播室也迎來了“豐收”。斑斕的色彩,沉甸甸的果實,不僅凝結了天山的陽光與雪水,更匯聚了70年的耕耘與收穫。
這幾天迎來豐收的還有“火紅”的辣椒,新疆沙灣是有名的“辣椒之鄉”,全國每十個調味辣椒就有一個産自這裡。
總臺央視記者張叢婧:我現在就在新疆沙灣市安集海鎮的萬畝戈壁晾曬場上,村民們正在晾曬剛采收的辣椒,陽光一照,濃郁的辣香撲鼻而來。
連片的辣椒就像給戈壁灘鋪上了一層“紅地毯”,特別漂亮和壯觀。村民為了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週年,還特意用豐收的辣椒和玉米擺出了造型。
以前説起辣椒,大家會想到四川、貴州,安集海可能並不為人熟知。但如今,這個小鎮已成為全國有名的“辣椒之鄉”。您吃的辣醬,説不定原料就出自這裡。這幾天可是當地最忙的時候,鮮椒經過“日光浴”晾曬成“辣皮子”,更方便交易和加工。
我們特地找來幾種當地有代表性的辣椒,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線椒,用作調味品,是新疆大盤雞的主要原料,新疆百分之七八十的菜肴中都有它的存在。
這是菜椒,曬乾後就變成了當地人俗稱的大“辣皮子”,新疆炒米粉必不可少。可能有觀眾會想,我不吃辣,這些辣椒是不是就跟我沒有關係了?到了安集海,你會發現不是所有辣椒都是用來吃的。
大家看這個辣椒,顏色比其他更紅,甚至已經是暗紅色,它叫板椒,是專門用來提取紅色素的。大家能想到嗎?口紅裏的紅顏色,就是從板椒裏提取的。像我們平時吃的一些蛋糕、冰激淩,其中的紅色大部分都是從板椒裏提取的。這裡的辣椒之所以品種多、品質好,是因為新疆獨特的地理條件: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天山雪水灌溉等,讓辣椒長得格外好。
除了品種豐富,讓記者印象深刻的還有這裡的機械化水準。地裏的“智慧幹將”辣椒采收機,自帶分揀、除雜裝置,一邊摘辣椒一邊濾枝葉,還能自動灌進運輸車,1小時就能收完10畝地。不僅如此,地裏還用上了無人機植保、智慧灌溉設施,科技感滿滿。更值得一提的是,安集海辣椒已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品牌效應讓辣椒價格更穩。
記者現在所在的萬畝晾曬場,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可以看到,旁邊就是G30連霍高速、312國道以及北疆線,依託交通樞紐,曬好的辣椒不僅可以直接運往全國各地,更遠銷中亞等國,成為“一帶一路”上獨具特色的“紅色名片”。
這片熾烈的紅色,不僅代表著辣椒豐收,更映照出一個小鎮如何憑藉小辣椒闖出大市場。如今沙灣辣椒産量佔全國調味椒的十分之一,還遠銷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等近十個國家,年出口量約1000噸。安集海辣椒,不僅“辣”勁十足,更是新疆特色農業的新亮點,點亮了百姓紅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