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國新辦舉行【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品質發展成就。
在這場新聞發佈會上,有兩個“10億”的數據備受關注。我相信這兩組數據,你我都在其中,也有所貢獻。作為廣播電視大國、網絡視聽大國,從用戶規模看,電視大屏用戶合計超過10億,網絡視聽用戶達到10.9億,這不僅代表著行業規模的量級,更是我們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硬核證明”。
從內容規模看,“十四五”以來,製作發行電視劇、網絡劇超過1500部,動畫片超過3500部,紀錄片超過35萬小時,微短劇大概是15萬部。
那麼,大家這幾年看過的“爆款”好片子有哪些?實際上,我們對一部好劇、一部好作品的感受,無外乎兩點:一是有真情實感,能讓人産生強烈共鳴;二是有價值認同,能傳遞正向的精神內核。比如《覺醒年代》等賡續紅色血脈,特別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實現了“破圈”傳播。《山海情》《人世間》等打動人心的作品,成為新時代的經典。還有《繁花》《三體》等,創新藝術表達,拓展了題材類型。這也從側面印證,當前我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正逐步升級,也給了我們啟發,精細、精準、精良的高品質文化産品一定會越來越受歡迎。
當然,“雙10億”的價值不止於此,需求升級、供給優化良性互動,更直接催生出文化市場的旺盛活力。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廣電視聽服務業總收入達到1.49萬億元,和“十三五”末相比增長61.96%。近年來,“廣電+體育”“廣電+文旅”等創新模式不斷打破行業壁壘,為文化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比如,最近非常火爆的“蘇超”,各級廣播電視以及新媒體全面直播“蘇超”比賽,可以説傳播出圈;此外,優質內容對文旅産業的帶動效應也愈發顯著,一批電視劇、微短劇、短視頻成功帶火了一座城和地方的文旅。我最喜歡的是2024年熱播的《我的阿勒泰》,精準擊中都市人對“詩和遠方”的嚮往,直接帶動阿勒泰地區旅遊“一鍵激活”。
不僅如此,中國劇正在“圈粉”海外。“十四五”期間,廣電視聽節目和服務出口規模增長已經超過了40%,我國視聽平臺國際版已經觸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年海外營收總額超過了630億美元,已有300多款中國微短劇應用上線境外平臺。
譬如,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登陸肯尼亞之後,肯尼亞公民電視臺平均觀看人數增長了135%。這充分展現中國故事、中國話語的魅力及中國精神的時代表達。當然,我們還要看到,正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相關負責人所言,好作品的規模化涌現,是建立在好的創作環境、好的行業生態基礎之上的。要堅決防止過度娛樂化,堅決治理天價片酬,堅決抵制違法失德人員,教育引導從業人員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眼下,我國正大步邁向“超高清時代”,期待下一個五年,中國故事在大小屏上持續閃耀。
晶採觀察,下期見!
編審:伍剛
統籌:王薇 趙凈 劉娜
記者:王晶
拍攝:沈傑輝
剪輯:徐樂佳(實習)
設計:湯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