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結束的歐盟國家領導人峰會上,建立歐盟“無人機墻”的提議成為會議焦點之一。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會後表示,該計劃將繼續推進。然而圍繞這一提議,歐盟各國分歧顯著,“無人機墻”已不僅是單純的技術項目,而正逐漸演成關於歐洲防務方向與政治立場的博弈。
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設想中的“無人機墻”是一個網絡化、立體化的防禦體系。該提議最早出現在今年9月10日,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上發表“盟情咨文”時提到,建設歐盟東翼監測機制,發展實時太空監測能力,並採納波羅的海國家的倡議建設“無人機墻”。
但德國總理默茨在法國和意大利支持下強調,應由成員國牢牢掌控這些大型防務項目,而非歐盟。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歐洲應該集中精力共同開發預警系統,採購包括彈道導彈在內的本土“威懾”深度打擊能力並購買更多防空系統。包括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等在內的南歐國家領導人則認為,任何共同防務項目都必須兼顧整個歐盟的安全。歐盟的東部邊境固然需要覆蓋,但歐洲南部邊境同樣不能被忽視。
引發分歧的主要原因是歐盟預算的分配。按照目前的設計,“無人機墻”項目三分之二的資金被要求撥給東歐國家,這直接引發了德國、法國、意大利等西、南歐國家的不滿。與此同時,東歐“新歐洲”國家長期對法德等“老歐洲”主導防務事務心存不滿。在安全議題上,它們往往更願意依靠美國而非歐洲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