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牢記總書記囑託,各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重慶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裝扮一新、節日氣氛濃厚。今年,惠及3800多戶居民的民主村社區城市更新二期項目改造全部完工,人們多了詩歌長廊、迎賓花園、活動中心等新去處,衛生中心、便民書屋、家電維修點也得到了全新升級。
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民主村社區,察看小區改造和便民服務情況。面對圍攏過來的社區居民,總書記對大家説:“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中國共産黨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總書記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能為解決民生問題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每年辦一些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我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5萬個。在重慶,當地今年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227個,對老舊住宅更新改造和加裝電梯4000部,完成電動車充電端口設施建設2萬個以上。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社區鄉村,來到群眾身邊,“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裏更暖”始終是總書記心中的牽掛。他多次強調,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紮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牢記總書記囑託,各地一系列有溫度、見實效的政策舉措加快推進、溫暖人心。
讓更多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截至去年底,我國已建設口袋公園超4.8萬個、綠道超12.8萬公里。在河南,當地在擴圍升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同時,還積極盤活閒置空間、開放圍墻“拆欄透綠”,今年將新建提升綠地1000公頃、口袋公園180個、綠道150公里。
“一老一小”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關切。今年,國家財政專門安排1000億元發放育兒補貼、200億元推進免費學前教育;同時,持續推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計劃全年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在安徽,當地對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按照每千人口不少於10個托位標準建設托育服務設施。今年以來,全省新增托位2.49萬個,努力打造覆蓋群眾家門口的托育服務圈。
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今年,江蘇依託規模化養老機構和大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按照“一縣一中心”的規模,全面推動適老化生活體驗中心建設。在這裡,從設計安裝到售後服務,人們可以一站式解決適老化改造需求,還能為老人定制助潔、助浴、助醫等上門服務。
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群眾獲得感。今年,內蒙古計劃開工建設農村公路5000公里,特別是加快産業路、旅遊路建設,推進建制村通雙車道、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讓更多農村公路項目進村入戶。
在寧夏,5G基站行政村覆蓋率目前達到了92%。今年,當地持續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區建設,為農村居民提供遠程醫療服務,開展互聯網問診,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