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經濟學人》刊發深度評論文章,聚焦中東局勢。
文章指出,雖然加沙地帶迎來“和平曙光”,但和平進程依舊面臨重重挑戰。
英國《經濟學人》文章截圖
和平的曙光出現
文章稱,長久以來,多屆美國政府都試圖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激烈衝突尋求解決方案,但大多收效甚微。如今,在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兩年多、加沙地帶歷經殺戮與動蕩之後,美國似乎看到了“突破的可能”。
以色列和哈馬斯達成了停止相互襲擊、釋放被扣押人員的臨時協議,為中東地區開闢了新的前景。有觀點認為,這是自1993年《奧斯陸協議》簽署以來,創造持久和平的“最佳契機”。
相關報道截圖
進一步實現和平障礙重重
文章同時指出,進一步推進巴以和平進程面臨的障礙是巨大的、且是不可避免的。
雙方談判人員仍需彌合諸多分歧,例如哈馬斯解除武裝的問題。他們或許會先簽署協議,卻暗自盤算日後破壞談判進程。
加沙地帶約78%的建築物受損,工業幾乎毀於一旦,重建工作可能陷入停滯狀態。最重要的是,普通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已經對和平的可能性喪失了信心。
《奧斯陸協議》簽署32年後,經歷了10月7日的創傷,大多數以色列猶太人認為巴勒斯坦充斥著腐敗、恐怖主義和仇視猶太人的現象。2012年,有61%的以色列人支持“兩國共建”方案。如今,或許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支持這一方案,而且許多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生命損失表現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漠態度。
相關報道截圖
巴勒斯坦方面對以色列的看法同樣負面。許多巴勒斯坦人將以色列視為一個“流氓國家”,認為其致力於佔領巴勒斯坦土地,並經常發動暴力行為。5月的民意調查顯示,87%的巴勒斯坦人否認哈馬斯犯下暴行,41%的人支持繼續武裝抵抗。
文章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認為巴以之間的長久和平會輕而易舉地實現。但當前,巴以之間的確迎來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一個真實又渺茫的開啟新篇章的機會。
編 譯 | 魏宇晨
簽 審 | 龔 晨
監 制 | 陳 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