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來日,圍繞首相指名選舉,日本朝野政黨近期頻繁舉行會談。自民黨與維新會17日下午將繼續就組建執政聯盟進行會談,他們是否能順利結盟?總臺記者帶來了他的觀察。
日本朝野展開首相繼任角力
總臺記者 李衛兵:這兩天,日本政局持續混亂,圍繞首相指名選舉的政治角力越來越激烈。各政黨之間的會談輪番上演,都希望能夠找到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合作夥伴。
總臺記者 李衛兵:16日下午,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舉行了黨首會談,就面向組成執政聯盟而展開政策磋商。雙方討論了社會保障改革、政治資金問題應對措施等議題。據了解,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在會談中還向維新會發出了入閣邀請。會談結束後,日本維新會代表藤田文武在會見記者時表示,雙方在憲法、安全保障、能源等基本政策上擁有相同的價值觀,相互之間的信賴關係也更進了一步。雙方同意在17日也就是今天繼續進行磋商,爭取能達成基本一致。
如兩黨結盟 高市當選首相可能性大幅增加
總臺記者 李衛兵:自民黨和日本維新會在國會眾議院的席位數分別為196席和35席,兩黨席位相加為231席,僅差2席即可達到過半數。這樣一來,高市早苗當選日本首相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對於兩黨的合作,此間的政治評論人士指出,自民黨過去也曾與立場完全不同的社會黨聯合執政,可以説為了掌握政權,自民黨什麼都能做。日本維新會也是瞄準了自民黨身處困境的時機,來實現自身的最大利益。
總臺記者 李衛兵:另一方面,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仍然沒有放棄與國民民主黨和日本維新會組成三黨聯盟的努力。但三黨在這兩天的磋商中並沒有在政策層面談妥,僅僅是表示將繼續協商。對此,有評論指出,立憲民主黨和國民民主黨還在爭論基本理念,而自民黨卻搶先一步,把維新會拉攏了過來。
各黨展開政策協商 首相人選仍存變數
總臺記者 李衛兵:不過另有消息傳出,自民黨和維新會內部都有人對本黨的做法表示不滿,不排除在首相指名選舉中造反的可能性,這使得本來就不穩定的日本政局更加增添了變數。
長期執政 兩度下野
一片了解日本自民黨執政史
日本自民黨是日本政壇第一大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自民黨除了兩次短暫下臺之外,一直擔任日本執政黨。
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至1955年間,日本社會黨、自由黨、民主黨等構成了日本政治格局中的主要力量。
1955年,自由黨與民主黨合併,成立自民黨。憑藉穩定的派閥政治、執政期間經濟高速增長以及執政策略的靈活性,自民黨在此後多年維持著“一黨獨大”格局。發展經濟是日本社會的核心訴求之一。有分析認為,日本經歷戰後復興和經濟高速增長,是自民黨得以長期執政的重要原因。
1993年,因貪腐醜聞,自民黨內部改革派與保守派決裂,在提前大選中喪失眾議院多數地位,日本新黨、社會黨、公明黨等多個黨派組建聯合內閣。這是自民黨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下野,結束了連續38年的單獨執政。
1994年,聯合政府因內部矛盾瓦解,自民黨重新掌權。
進入21世紀,日本政壇繼續經歷動蕩與重組。為維持和鞏固執政地位,1999年,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執政聯盟。
2009年,民主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大勝,單獨組閣,終結自民黨長期執政。
2012年,安倍晉三帶領自民黨重掌政權,在接下來的近8年時間裏執政,推行“安倍經濟學”,重新鞏固自民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