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16日在布魯塞爾共同提出“維護和平——防務備戰路線圖2030”,強調從“規劃”走向“行動”。這份路線圖提出4個優先“旗艦”項目,以強化歐盟在陸、海、空、網絡與太空等領域的威懾與防禦。
路線圖強調通過聯合研製與聯合採購彌合關鍵能力缺口,要求成員國在9大關鍵領域完成“能力聯盟”的組建,涵蓋防空與導彈防禦、戰略支援力量、軍事機動、火炮系統、網絡與人工智能以及電子戰、導彈與彈藥、無人機與反無人機、地面作戰和海上力量。
文件還提出,到2027年建立覆蓋全歐盟的“軍事機動區域”,實現部隊與裝備在歐洲境內快速調動;到2030年推動形成規則統一的歐盟防務裝備市場,並從防空反導、無人機與太空系統等方向著手跟蹤産能,縮短交付週期。
歐盟這份防務備戰路線圖如此全面,想解決什麼問題?路線圖的落地前景和影響該怎麼看?
閃評邀請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