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視頻]【新思想引領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2025-10-21 21:51: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韓基韜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中國共産黨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十四五”期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接續推出有力度有溫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金秋大地,國泰民安,氣象萬千。

  這五年,我國建成並持續鞏固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帶給14億多人民“穩穩的幸福”。2024年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在中高收入國家中排名靠前。

  當全面小康的目標實現後,人民對生活的期盼邁向了更高層次,不再滿足於“有沒有”,更追求“好不好”,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嚮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口高品質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把“投資于物”同“投資於人”緊密結合起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下,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始終充滿著民生溫度。

  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體察民生。在他的心頭,“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都是民生大事,他殷切叮囑,要讓大家吃得好、吃得健康;走進各地社區,他察看幸福食堂、居家養老服務、老舊小區改造,要求提高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準,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來到校園,他指出,要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要把過重的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減下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進一步挖掘崗位資源、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住房的多樣化、多元化需求,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遊的生態城市……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察民情、聽民意、暖民心,時刻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改革和發展。

  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主要指標中,民生指標佔到了7項,佔到全部20項指標的三分之一還多,為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五年間,民生領域財政投入近百萬億元,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以上。

  這是推動全球最大規模就業群體實現高品質就業、最大規模社會保障網不斷織密扎牢的五年。出臺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的頂層設計,夯實民生之本。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每年1200萬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基本同步,人民群眾公平享有81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

  這是構建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五年。建設上百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西部等優質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省份已全面覆蓋,700多家縣級醫院服務能力達到三級醫院水準,有力緩解了醫療資源薄弱地區“看病難”。

  這是構建高品質教育體系、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五年。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92%,基礎教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這是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五年。免除幼兒園大班保育教育費、延長産假、發放育兒補貼等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2024年,全國托位數達到574萬個,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5%。全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比2020年增加7.7萬個,長期護理保險覆蓋到1.9億老年人。

  這是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多層次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最快的五年。6200多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1.29億居民生活更舒適便捷;4.8萬多個口袋公園、12.8萬公里綠道,繡出方寸之美,打造宜居城市;國産電影、沉浸式演出,各類文化産品亮點紛呈,商文旅體健多元化場景深度融合,不斷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在向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堅實邁進的腳步中,十四億多人民將得到更好的全面發展,有更多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