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十四五”這五年,我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我國夏糧已實現穩産豐收,佔全年糧食産量四分之三的秋糧正進入收穫的關鍵期。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農業新質生産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耕耘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嶄新圖景。
7300多萬台套!這是2024年我國投入糧食生産的農機裝備總量。農業無人機翱翔田野,大馬力智慧農機縱橫阡陌,推動著傳統農機向智慧化、數字化加速轉型。
71.6萬公里!這是“十四五”前四年農村公路新改建的里程,總里程已超464萬公里,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的農村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3.13億人!這是截至2024年底,我國農村網民的規模,從“田間”到“雲端”,全國行政村5G通達率已突破90%,城鄉數字鴻溝正在逐步彌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0年底,在我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國情農情和發展階段特徵,作出了“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判斷。這為“十四五”期間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這“五個振興”既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任務,也是實現的路徑。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他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十四五”期間,我國出臺首部將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的規劃。隨後,圍繞糧食安全、種業振興、農業科技發展等“三農”發展的關鍵問題,一系列補短板的專項規劃陸續發佈。今年以來,《鄉村全面振興規劃》《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相繼公開印發,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農業強國制定了施工圖和路線圖。
在一系列規劃的協同引領下,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穩步向前,展現出蓬勃生機。
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十四五”期間,我們牢牢端穩了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2024年全國糧食總産量14130億斤,在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基礎上,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而這,離不開紮實的基礎支撐。全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10億畝,截至2024年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也突破63%。這些數字背後,是現代科技與傳統農業的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間,我們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1年的14051元增長至2024年的17522元,增速快於全國農村居民平均增速。
鄉村産業正煥發新活力。全國有超過10萬家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2024年休閒農業營業收入達到9000億元左右;家庭農場數量近400萬個,農民合作社超過200萬家,一個個小農戶正牽手大市場,邁向農業現代化。
“十四五”期間,各地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紮實推進鄉村建設,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越來越多的農村衛生廁所投入使用,自來水普及率已達94%,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正加快補齊。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面向“十五五”,我國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