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闊步前行,矢志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又行至一個新的歷史坐標——“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十五五”時期發展藍圖已然擘畫。
展望未來五年,眺望2035年,中國的明天是什麼模樣?中國式現代化如何再向前?無數人翹首以盼,世界為之矚目。

一個目標
“要錨定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
現代化,一個貫穿全會公報始終、出現23次的高頻詞,一個讀懂過去之中國、未來之中國的關鍵詞。
透過“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四五”時期,望向風雨蒼黃的來時路。
從百業待興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4個五年規劃(計劃)如同14塊巋然巨石,共同壘築起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跨越。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實現現代化,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
正如全會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續奮鬥。
“辨方位而正則。”要掌握歷史主動與戰略主動,必須要讀懂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時代方向。
——明歷史方位。“‘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辨外部環境。“當前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
“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錨定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深刻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時與勢,洞察危與機,科學規劃正緩緩鋪展下一個五年的康莊大道。
一項戰略支撐
“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支撐”
面向“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與“十四五”規劃相承續,全會強調: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
在一個多月前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支撐”“紮實推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實力躍上新臺階。科技自立自強水準大幅提高,被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
看宏觀,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6萬億元,高水準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和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5年排名世界第一,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
察具體,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領域碩果盈枝,正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新質生産力作出明確部署,向著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再邁堅實一步。
一個根本價值取向
“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這是一份發展依靠人民的藍圖。
有民意的涓滴匯流。提前了近3個月,311.3萬條網民建言……相較五年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網絡徵求意見開展得更早,也收穫了更多熱氣騰騰的國情民情。
有智慧的聚火成炬。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一場場座談會,開門問策、凝聚共識,映射出一字一句背後,更加鮮明的民主底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人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創造精神,匯集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
這也是一份發展為了人民的藍圖。
一項接續奮鬥的事業足見之。
回眸2020年,史無前例的歷史性工程脫貧攻堅,如期完成。之後,設置5年過渡期,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回到當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統籌建立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就是要著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把常態化幫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實施,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
建立和完善常態化幫扶政策體系、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提高監測幫扶的時效性精準性,樁樁件件無一不印證著一句論斷: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家事亦是國事。
從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到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到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更多可感可及的具體舉措,化作這張藍圖最溫暖的民生底色,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對“發展為了誰”的深層價值取向。
歷史從這裡起步。規劃美好未來,不懼時代風浪,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必將在這片廣袤大地上,續寫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