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 題:中外對話 |“中國是動蕩世界中一支確定的力量”
作者 張東方 陳天浩 鞏微微
近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佈。“科技自立自強”、“高品質發展”、“高水準對外開放”、“互利共贏”……這些關鍵詞引發全球熱議,展示了中國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對全球的重要意義。
“十五五”規劃建議釋放哪些信號?五年規劃將為世界帶來什麼?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萬喆和意大利經濟與財政部前首席經濟學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所實踐訪問教授洛倫佐·科多尼奧(Lorenzo Codogno)在新一期《中外對話》就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動蕩世界中的確定力量:“十五五”規劃傳遞積極信號
與“十四五”時期相比,“十五五”規劃面臨的內外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專家認為, “十五五”規劃傳遞出中國積極應對挑戰、堅定推進開放的明確信號。
科多尼奧指出,短期來看,中國經濟內需仍顯不足,而全球經濟則面臨嚴重失衡,歐洲缺乏投資,美國缺乏儲蓄。
“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十五五’規劃提出擴大消費,是一項非常積極的舉措。” 科多尼奧説。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的五年規劃越來越靈活,它向全球經濟釋放積極信號,明確中國重點關注的投資方向,展示未來的發展機遇。
視頻:【中外對話】意大利經濟學者:開放、聯通、創新的中國 帶給世界啟示來源:中國新聞網
他認為,隨著中國向全球經濟傳遞清晰的發展路徑,經濟運行將會按照預定的軌道推進,歐洲也需借鑒中國的做法。
在萬喆看來,當前,全球格局深度調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依然存在,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大國博弈也延伸到科技産業等核心賽道,全球治理結構進入重塑期;國內則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大循環存在卡點堵點、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壓力較大等總量與結構性問題。
“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在一個規則破碎且正在重建的環境中尋求發展。”萬喆説。她進一步指出,“十五五”規劃傳遞出清晰穩定的政策信號,避免政策搖擺對經濟造成損害,為國家治理提供了長期戰略方針。
“總體而言,‘十五五’規劃是在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一份關於中國如何逆勢而上的宣言,它既著眼于解決自身發展問題,也致力於成為動蕩世界中一支確定的、開放的、合作的力量。”萬喆説。
從“拆門檻”到“建規則”,從“在中國”到“為中國”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中國將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對此,萬喆表示,中國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是應對逆全球化的主動作為,也是把握大勢、踏浪前行做出的堅定選擇。高水準對外開放是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的自主開放,意味著從“拆門檻”到“建規則”。開放的重心從傳統的商品和要素流動,轉向穩步擴大制度性開放,表明中國正更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完善自身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
視頻:【中外對話】經濟學專家:“十五五”規劃將繼續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不會以封閉來應對保護主義,而是要以更大力度的開放來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保障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她説。
她進一步指出,中國企業追求“中國+N”的全球佈局,意味著對外開放的內涵從過去“引進來”為主擴展到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構建以我為主的全球供應鏈,形成“在中國”和“為中國”的新開放格局,這將為世界帶來龐大的市場機遇。
科多尼奧也表示,無論從自身利益還是全球共同利益出發,中國都應堅持經濟開放,營造有利於自由貿易的環境。
他指出,當前世界日益分裂成不同陣營,國際社會應重視世貿組織、聯合國等多邊機構的作用,維護地緣政治穩定,保持開放的貿易環境。“這有益於全球經濟增長。”
科多尼奧進一步強調,此前,面對美國政府發起的全球貿易戰,中國始終展現出長遠眼光,各國也都保持冷靜。“歐洲和中國需要加強經貿合作,共同維護全球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