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生效已經有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裏,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與以色列摩擦不斷,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協議,停火總體上得以維持但極為脆弱。
分析人士指出,停火第一階段涉及的只是臨時安排,而第二階段將觸及雙方之間的長期結構性矛盾,包括哈馬斯解除武裝、以軍撤出加沙等難度極大的問題,加沙的和平之路仍不樂觀。
自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生效以來,在哈馬斯移交被扣押人員遺體和以軍暫停大規模軍事行動等方面取得部分進展。紅十字國際委員會10日稱,自停火生效以來,該機構已協助返還300具巴勒斯坦人員遺體,以及23具以色列和其他國籍被扣押人員遺體。
而在另一方面,以色列和哈馬斯多次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局部衝突時有發生。加沙當地衛生部門11日發表聲明説,停火生效以來,以軍襲擊共造成245人死亡、623人受傷。
分析人士指出,在衝突和爭議背後,是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雖然停火營造了相對平靜的氛圍,但這份平靜“極為脆弱”,加沙民眾仍在承受苦難。
10日,曾擔任白宮高級顧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女婿庫什納在以色列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討論了加沙停火第二階段的相關議題,包括解除哈馬斯武裝、實現加沙地帶非軍事化、確保哈馬斯未來不會掌控加沙以及在加沙部署“國際部隊”等。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停火第一階段主要涉及人道主義和臨時性安排,第二階段則涉及根本性的政治和長期安全問題。相比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顯然會更加困難。
以色列的核心訴求是尋求對自身安全的完全掌控,要求哈馬斯解除武裝、加沙治理“去哈馬斯化”,而哈馬斯的核心訴求包括最大限度確保自身組織存續、以軍全部撤出加沙,雙方存在結構性衝突。在缺乏有效的國際監督機制和切實保障的情況下,第二階段加沙停火談判的前景目前依然十分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