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要加強科技應用,推動農文旅融合,不斷延伸産業鏈、增加附加值,帶動更多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十四五”時期,我國立足各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鄉村産業持續壯大發展,有力推進了鄉村全面振興。
初冬時節,碩果盈枝,廣東梅州35萬畝金柚迎來集中採摘。全國每5個柚子中就有1個産自這裡,如今,梅州柚子全産業鏈産值已突破89億元,帶動了10多萬農戶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前不久,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後首次地方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廣東梅州,他走進柚子林,與鄉親們聊收成、話前景,了解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在各地考察中,總書記多次為鄉村産業謀新路、為農民致富找門路。在山東棗莊石榴種植園,他指出,要延長産業鏈,增強産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在甘肅麥積山花牛蘋果基地,他強調,要加強品種保護和培育,優化種植方式,創新行銷模式。在湖北嘉魚蔬菜長廊,他要求,要走科技之路、品質之路、品牌之路。
“十四五”時期,國家啟動農産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搭建一二三産融合平臺,全産業鏈打造鄉村産業“鏈主”企業……一系列更精準、更有力的舉措陸續出臺,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為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源源動力。
農業産業鏈加快延伸。“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支持建設26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400個現代農業産業園、1909個農業産業強鎮,引導各地發展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鄉土産業。蘋果村、木耳鄉、黃花鎮等競爭優勢強的特色産業模式不斷興起,安岳檸檬、棗莊石榴、安吉白茶等“鄉字號”“土字號”區域公用品牌相繼創響。
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2024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2.56萬億元,鄉村休閒農業營業收入近9000億元。農村電商、直播帶貨、鄉村休閒農業等新産業新業態,正在深刻改變原有的鄉村産業格局。如今,到鄉村住民宿、吃美食、買特産,成為消費新時尚。
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持續增強。“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累計投入8505億元,一半以上用於産業發展。832個脫貧縣每個縣都培育形成了2到3個主導産業,總産值超過1.7萬億元,近3/4的脫貧人口分享到産業增值收益。
發揮“土”的優勢,做大“特”的品牌,拉長“産”的鏈條,各地讓更多特色資源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
貴州道真成立85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杏鮑菇、鹿茸菌等,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帶動15000多人就近就業。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産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穩定增收。一個個“土特産”將加快變身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大産業,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正在希望的田野上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