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中意創新合作周力促兩國科技合作邁向新高度
2025-11-17 17:16: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史祥廷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張帆、陳堅、樂觀):11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屆中意創新合作周在北京和杭州舉行。與會意大利科技、醫療、教育等領域專家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重要平臺持續推動兩國科研機構、企業和高校深化合作,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積累了豐碩成果。各方正積極推進新的合作項目,深化人才交流培養,推動兩國科技創新領域實現更深層次融合。未來將結合中國“十五五”規劃建議內容,聚焦科技研發和成果應用,開拓更多合作機遇。

  在本屆創新合作周開幕式上,中意兩國合作機構簽署了14項合作協議。其中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多家下屬研究所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學等機構簽署了多項在極地科研、可持續材料研發等方面的協議。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副主席弗朗西斯科·斯維托表示,基於過去十餘年積累的成熟經驗,雙方將繼續共同規劃合作項目,深化人才交流,推動科技創新合作結出更豐碩成果。

  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副主席 弗朗西斯科·斯維托

  “我非常重視與中方的合作,正如我們剛剛看到的,中方多家研究機構與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下屬科研機構簽署了多項諒解備忘錄。這些合作起步很好,正朝著更好的方向推進。正如兩國部長在致辭中提到的:雙方均對進一步加強合作表達出強烈意願,明確了應對氣候變化、生命科學、機器人技術等重點科研合作領域。我相信,經過雙方共商合作主題,憑藉已有的成熟經驗,持續推動人才交流,將會加速雙方的深度融合,催生出超越當下的合作成果。”

  值得關注的是,由中關村東升科技園—東畔科創中心與意大利機器人國家能力中心共建的“中國意大利機器人(北京)研究創新中心”成為本屆合作亮點。雙方將圍繞“全面健康”領域,共同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産業應用於一體的創新平臺。意大利機器人國家能力中心首席科學家保羅·達裏奧表示,兩國科研機構均具備頂尖研發實力,合作關鍵在於優勢互補、共克難題,對機器人領域的合作前景充滿信心。

  意大利機器人國家能力中心首席科學家 保羅·達裏奧

  “創建該中心是一項全新挑戰,它不同於我們既有的學術合作協議,而是要求我們攜手攻堅克難,通過匯聚跨學科資源,包括科研人員、企業以及終端用戶,共同研發最終能轉化為産品的解決方案,比如共同研發可用於外科手術、康復治療或服務於個人健康的生物醫學設備。這項合作的特別之處在於,不僅要融合兩國科研力量,更要整合兩國企業資源。事實上,北京地區擁有卓越的科研實力,意大利高等院校,特別是我們所在的比薩地區同樣具備頂尖研究水準,當前的關鍵在於如何整合雙方優勢,共同應對這個極具現實意義的課題。我們堅信能夠贏得這場挑戰。”

  中國共産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養老事業和産業協同發展政策機制。如今,中意合作已延伸至這一共同關注的領域。意大利國家高等衛生研究院院長羅科·貝蘭托內指出,兩國在醫療技術領域具有顯著互補優勢,結合人才交流培養,必將推動務實合作取得新突破。

  意大利國家高等衛生研究院院長 羅科·貝蘭托內

  “意大利國家衛生研究院在老年群體分析與健康干預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相信能為中國老齡群體健康事業發展作出貢獻。我們也能從中國汲取在個性化醫療和可穿戴醫療設備領域取得的重大技術成果。通過這些技術,每個人都能夠在家中進行健康監測,相關數據將實時傳輸至醫院。從我就任意大利國家高等衛生研究院院長以來,對華合作始終是我的重點方向,甚至專門設立了負責對華合作的部門,已分別與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簽署重要協議。未來數月內,中國研究人員將赴意大利參與實驗室工作,意大利專家也將陸續來到中國。因此我們的合作已超越預期,進入務實新階段。”

  意大利教育界同樣密切關注中國“十五五”規劃建議中的科技創新部署。意大利大學校長聯合會主席、費拉拉大學校長勞拉·拉馬喬蒂表示,意方高度重視中國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期待通過高校間的知識技術交流,開拓更多合作領域,挖掘科技研發與産業協作的巨大潛力。

  意大利大學校長聯合會主席、費拉拉大學校長 勞拉·拉馬喬蒂

  “我相信未來五年中意合作擁有廣闊發展空間。當前,數字化轉型、綠色轉型、氣候變化等議題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這些領域正深度影響著我們的科研活動,也亟需在國家間構建合作橋梁。意大利對中國的技術研發成果抱有濃厚興趣,我認為雙方應當加強知識互通與技能傳導,探尋更多合作契合點。我們必須更深入地了解彼此正在推進的科研實踐。中國製造業近年來突飛猛進,無論在科研層面,還是與製造業企業的産業協作層面,都蘊藏著大量待開發的合作機遇。我相信對話是推動共建共享的最佳方式。”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