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經濟大臣卡雷曼斯19日發表聲明,宣佈在與歐洲和國際夥伴密切磋商後,暫停根據《貨物可用性法案》對安世半導體公司下達的行政令。聲明表示,荷蘭將繼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與中國政府進行建設性對話。荷蘭此次暫停措施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單邊制裁和行政干預只會破壞全球供應鏈
總臺記者 顧鑫:荷蘭政府宣佈暫停依據《貨物供應法》對安世半導體採取的干預措施。就在幾週前,荷方以“供應安全”為由強行介入企業運營,而現在卻在與中方多輪溝通後踩下“急剎車”。這不僅是政策轉向,更反映出一個事實:中國的聲音在歐洲晶片供應鏈問題上正在被更為認真對待。這一轉變並非偶然。中國商務部明確指出,單邊制裁和行政干預只會破壞全球供應鏈,最終傷害歐洲自身,而中國願意提供穩定的晶片供應安排。
歐洲需要可預測的晶片供應鏈
總臺記者 顧鑫:荷蘭此次暫停措施,被視為承認這一現實,也承認歐洲在晶片生態中離不開中國這一關鍵製造與研發力量。更重要的是,這還釋放出信號:以“安全”為名的經濟干預,正在遭遇來自市場和外交層面的反作用力。在地緣競爭激烈的今天,歐洲需要的是可預測的供應鏈,而不是以政治為導向的“去風險化”衝動。
總臺記者 顧鑫:暫停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荷蘭仍可能在壓力下重新啟動相關措施,但此次轉向説明,面對現實利益和産業鏈邏輯,意識形態讓位於務實合作,將成為未來中歐科技合作中不可回避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