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今天、1945年11月20日,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紐倫堡市設立國際軍事法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的主要戰犯進行審判,史稱“紐倫堡審判”。這一審判開創了通過國際法律程式清算戰爭罪行的先河。
在紐倫堡審判8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我們先通過一段德國國家檔案館館藏紐倫堡審判的歷史影像,一起回顧這場意義非凡的審判。
紐倫堡,曾經是納粹黨代表舉行集會的城市,也是反猶太種族法——《紐倫堡種族法》頒布的地方。在這裡舉行對納粹戰犯的審判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這場審判從一開始,德國納粹戰犯就拒不認罪。在二戰結束前,納粹德國頭目希特勒已經自殺,赫爾曼·戈林作為他的副手、納粹政權二號人物,就成了出庭受審納粹戰犯中的最高層級人物。他甚至還想在審判前發表演講為自己辯護,但是被法官駁回。
希特勒副手 赫爾曼·戈林:在我回答法庭對我提出的問題前,也就是我是否認為自己有罪的問題。
紐倫堡審判法官:被告無權發表演講,只需承認是否有罪。
希特勒副手 赫爾曼·戈林:我對法庭的指控不認罪。
納粹德國陸軍元帥 威廉·凱特爾:我面對指控不承認有罪。
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共開庭403次,進行公訴、辯論和審判,傳訊了上千名證人和知情人,法庭辦案人員查閱了幾十萬份文件。包括赫爾曼·戈林在內的24名主要戰犯經過218天審理,最終12人被判處死刑,7人被判無期或有期徒刑。這些判決最終得到了有效執行。
罪行宣判始於勞倫斯大法官對戈林案的宣讀。赫爾曼·戈林是納粹政權中,排在希特勒後最重要的人物。他一手創建了蓋世太保,建立了第一批集中營,並且是侵略戰爭的幕後推手。他是納粹種族清洗計劃的負責人,也是國內外針對猶太人和其他種族,實施鎮壓措施的策劃者。法庭認定被告戈林四項罪名全部成立,並判處其絞刑。
紀念館館長:紐倫堡審判是德國反思的起點
對於紐倫堡審判的意義, 德國紐倫堡審判紀念館館長尼娜·盧茨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承認侵略戰爭歷史、防止悲劇重演,已經成為德國社會的主流共識,而紐倫堡審判則是戰後德國反思的起點。
尼娜·盧茨表示,在法律罪責方面,德國通過紐倫堡審判、法蘭克福審判等方式,追究了納粹戰犯的法律責任;在道德責任方面,德國社會廣泛開展了對納粹歷史的教育;在教育方面,德國通過多種紀念館和系統的中小學課程,促進了國民對歷史的反思。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紐倫堡審判80週年。紐倫堡審判紀念館從今年初以來就推出了多項主題展覽,並且製作了“時間旅行”的主題影片,介紹80年前審判的過程。
紐倫堡審判紀念館館長 尼娜·盧茨:我相信現在毫無疑問,我們在德國已經真正地建立了一種紀念文化。這種文化能夠直面納粹時期德國的過往,我相信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成為榜樣。但即便如此,我們也絕不能沾沾自喜或止步不前,我們必須不斷地讓年輕人更深入地參與到既有的紀念文化和紀念活動中,並讓他們參與到文化的塑造中來。
尼娜·盧茨表示,德國戰後通過《基本法》徹底廢除納粹法統,聯邦憲法法院也對否認大屠殺的言論進行嚴懲,構建起制度性反思防線,通過在歷史認知、社會教育和國際責任感等方面加深對歷史的反思。
紐倫堡審判紀念館館長 尼娜·盧茨: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文化,始終需要的是對下一代彼此開放的態度以及坦誠地談論過去發生的事情,討論導致事情發生的機制。公開討論,不隱瞞任何事情,並批判性地討論我們如何才能為下一代鋪平道路,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進行對話和互動。
總臺記者 賀俊強:戰後的德國把反思作為一種教育,這種教育不僅體現在課堂上、體現在課本中,更體現在一座座紀念館裏。現在的人們不禁要問,當年的德國是如何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紐倫堡審判留下的不僅僅是一份檔案,更是一種警醒,提醒人們讓歷史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