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推動的一項旨在結束俄烏衝突的“28點”新計劃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21日表示“願意進行和平談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表示“將提出替代方案”;以德、法、英為代表的未參與計劃擬訂的歐洲國家則表示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21日向烏克蘭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烏方本月27日前接受該計劃。
如何看待俄方“願意進行和平談判”的表態?
烏克蘭現在還有哪些可以爭取的空間?
特朗普發出“最後通牒”只是為了施壓還是會有進一步舉措?
歐洲的反對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美國這一計劃?
《閃評》邀請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進行解讀。
觀點速覽
俄羅斯很多立場在方案中得到一定體現,其態度比較積極,但仍相對謹慎,因為不排除未來美國再次對方案作出調整的可能。
烏克蘭面臨比較惡劣的外交環境,尤其涉及到領土、安全保障等問題。另一方面,烏克蘭也會在外交上作出更多努力,與歐洲一起做美國的工作。
特朗普向烏克蘭發出“最後通牒”主要是希望和平解決俄烏衝突的整個政治進程不再産生更多變數。
特朗普政治解決俄烏衝突的初衷是在美俄層面解決所有問題。歐洲未來能否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取決於其能否和烏克蘭進一步綁定,付出更多資源,甚至是更大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