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希望的田野欣欣向榮 ——黃山區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
2022-04-28 11:17:58來源:黃山日報編輯:查宛昕責編:趙瀅溪

  暮春時節,楊柳拂堤。沿著蜿蜒的河邊小道,記者步入黃山區仙源鎮弦歌村,但見村莊錯落有致、山水交相輝映,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弦歌是合併村,過去村集體經濟不強,黨群、幹群矛盾問題突出,是該區有名的“軟弱渙散村”“老大難村”“信訪矛盾村”。

  “這些年,我們持續強化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收入近三年翻了三番,去年達到70萬元,成功甩掉了壓在幹群頭上的‘三頂帽子’,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振興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文祥高興地説。

  弦歌村的“蝶變故事”,是黃山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破題鄉村全面振興的縮影。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諸多問題的前提。近年來,黃山區堅持黨建引領,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關鍵舉措,從建好機構、編好規劃、配強隊伍、創新路徑等方面發力破題,積極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産,增強鄉村産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讓希望的田野欣欣向榮。2021年,該區79個村(居)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村均68.9萬元,躋身全省十強。

  內外兼修 配強發展“引擎”

  今年1月,黃山區首個鄉鎮振興公司(黃山富新農旅發展有限公司)和村級強村公司(黃山竹富家園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在新華鄉揭牌成立,這是黃山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次全新探索。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既要注重用好和深化已有成功模式,更要不斷探索新的有效路徑。

  近幾年來,黃山區按照“鞏固一批現有項目、謀劃一批最新項目、扶持一批優質項目”原則,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四年滾動項目庫,加強項目實施運營監管調度,擴大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覆蓋面,推動集體經濟落地落實。同時緊抓列入省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區縣、國家級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試驗區縣機遇,啟動“百萬強村”扶持計劃,積極整合農業項目、財政獎補、産業發展等資金,實現79個村(居)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專項扶持全覆蓋,並結合農村“三變”改革,支持各村成立集體經濟組織或專業合作社,鼓勵村組以公司投股、集體參股、農戶入股方式參與專業合作社、合作組織和服務實體經營,讓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該區還積極開展鄉村運營機制創新試點工作,按照試點先行、逐級成立原則,以湯口鎮和新華鄉為試點,率先成立鄉鎮振興公司和村級強村公司,並以此為起點和強村富民的有效載體,發展鄉村特色産業,組織實施涉農工程項目,推動形成以政府引導,村集體、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發展的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路徑,加快打造鄉村運營特色品牌。

  因村施策 助推“百花齊放”

  烏石鎮清溪村地處偏遠,資源匱乏,一直以來發展動力不足,空間不大。為有效破解發展難題,清溪村與該鎮茶兒垅村、夏村村抱團發展,聯合投資入股當地旅遊公司,每年獲取保底分紅,使得村集體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

  各村村情不一,區位資源優勢迥異,發展節奏速度也不相同。黃山區堅持因村施策,按照“組織發動、自願結對、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思路,引導29個集體經濟強村、黨建示範村與19個集體經濟薄弱村開展“村村共建”;以城帶鄉結對,由1個區直機關事業單位、1個非公企業、社會組織或國有企業組建聯合黨組織共同結對1個村,組建1個聯合黨委,推動優勢項目、資金、智力向村級流動。目前,該區已成立79個城鄉基層聯合黨委。同時,充分發揮“一湖四門”村、城關村、特色産業村、傳統文化村比較優勢,以資源流轉、資産租賃等方式,鼓勵“一村一品”做強特色産業,加大以湯口社區、甘棠社區為代表的物業管理型,以桃源村、陳村村、葛湖村為代表的特色種養型,以莊裏村、溝村村為代表的全域旅遊型,以三口鎮為代表的資源利用型,以甘棠鎮為代表的勞務經濟型,以湯口鎮為代表的服務創收型,乙太平經開區標準化廠房為代表的異地發展型等項目實施力度,打造出樵山香榧、興村玫瑰、賜田雷竹、豐溪桑葚等一批特色産業村,走出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差異化、特色化路徑,實現村級增收新突破。

  “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將村村超20萬元,村均超70萬元。”黃山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説,下一步,黃山區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向著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闊步前進。(黃山日報 劉晨 章雲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