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慶“聚力”打造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示範區
2022-05-06 15:23:36來源:安慶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築巢引雁歸 就業強動能 安慶“聚力”打造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示範區

  近年來,安慶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創新思路、創設載體、創優服務,大力推進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就業。截至目前,太湖、望江、潛山先後名列“國家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市),岳西、懷寧被評為安徽省返鄉入鄉創業示範縣

  聚焦“鳳還巢”穩步增加就業崗位

  3年來,安慶市返鄉創業就業10萬人,其中返鄉創業4.86萬人,年均超3萬人返鄉。安慶市把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作為“一號工程”,持續抓緊抓實。全力打造汽車、化工新材料千億産業,大力推進高端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生命健康等8大産業鏈發展,頂格推進“雙招雙引”,投資項目不斷落地,用工需求持續增加。一季度,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9818人,同比增長7%。

  安慶市還緊抓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關鍵期”,打好“外聯老鄉”關鍵牌,多措並舉助力企業招工。截至3月底,安慶市共舉辦新春市場天天招、“八大産業鏈”網絡直播招聘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85場,為2208家次企業提供招聘服務,達成就業意向近3萬人。市政府下發《關於建設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的通知》,高規格打造返鄉創業孵化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35家,入駐企業471家,帶動就業2萬多人。

  聚焦“提能力”提升就業創業品質

  安慶市針對返鄉農民工特點和要求,圍繞本地産業特色和市場需求,不斷完善返鄉農民工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機制,組織培訓機構和創業指導專家服務團隊下基層開展“訂單式”培訓。據安慶市人社局統計,3年來,全市組織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7.12萬人次、創業培訓8569人、創業指導1萬餘人次。先後在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舉辦民營企業家創業特訓營,使近200名返鄉創業能手從中受益。

  同時,安慶市實施皖廚培育工程,將認定的11個安慶本土名特小吃作為培育項目,開展皖廚師傅技能培訓,引導返鄉農民工群體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更好的就業創業;去年以來,先後舉辦農民工職業技能競賽、皖廚職業技能競賽和創業大賽,對優勝選手授予“安慶市技術能手”稱號,對返鄉農民工參與的競賽項目提供創業指導、創業貸款等服務,推動項目落地。3年來,全市發放返鄉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4.16億元,使2346人從中受益。

  聚焦“優服務”精準搭建對接平臺

  安慶市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為返鄉農民工搭建“全天候”的求職載體和對接服務平臺,切實為農民工返鄉就業“鋪路搭橋”。春節期間,連續開展“接您回家”“春風行動”“招工大篷車”鄉鎮行活動;全市聯動舉辦“萬人幫企送萬崗”“宜之城·就安慶”招聘會,為企業和農村勞動力求職搭建專屬服務平臺。同時,根據疫情形勢,開展網絡直播招聘、直播帶崗“雲招聘”。

  同時,開展“穩崗留工”行動。以重點園區(企業)和“八大産業鏈”企業為重點,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建立企業需求和勞動力供給“兩清單”。今年來,我市通過“2+N”主題招聘、“千企萬崗”雲招聘、“招工小分隊”下基層、“送工進廠”參觀體驗等活動,吸引1萬餘名返鄉人員留鄉就業;通過“內搭平臺、外聯老鄉”,充分發揮全市12個駐外農民工站點作用,引導有意願返鄉創業就業的農民工回鄉發展。

  聚焦“強宣傳”推動模範典型引領

  安慶市設立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宣傳點,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家鄉就業創業政策;通過嘉獎典型、召開懇談會、成立商會、舉辦創業大賽等活動,吸引在外人員返鄉留鄉創業。

  全市組織開展優秀農民工、農民工優秀創業項目等評選活動,樹立一批先進典型。2021年,安慶市1個項目獲評安徽省農民工“優秀創業項目”,3人獲評安徽省“返鄉創業之星”,11人獲評全省優秀農民工,6人被授予“全國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同時,我市深入開展“返鄉菁英”“創業先鋒”系列宣傳活動,涌現出范如意“匠心獨具,小夾具大作為”、方紅“文創讓紅方工藝走向世界”等一批返鄉創業典型,有效激發了農民工返鄉熱情,增強返鄉創業信心和決心。(安慶日報 全媒體記者 徐侃 通訊員黎揚 唐曉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