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宿州:春耕生産 沃野田疇千“技”競
2022-05-10 14:50:26來源:拂曉新聞網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沃野田疇千“技”競——宿州春耕生産一線見聞

  “以往春耕田管時,村民們背著藥箱、‘人工作戰’的場景不見嘍,現在種田只看飛機天上旋,農藥肥料均勻灑在田……”日前,在埇橋區順河鎮鶴山村,植保直升機正在給小麥噴灑農藥,防控赤霉病,在場的村民欣喜地説。

  春耕春播用上高科技,農民擺脫“一腿泥”。現如今,手機查農事,“雲”端搞培訓,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高科技“鬧春耕”漸成新潮。

  科技服務到田頭 專家把脈開良方

  “小麥病蟲防治有絕招,晴天見花打,陰天見穗打,雨天間隙打,無花早白花遲,把握窗口期,調整藥物量,早防早治糧食安全有保障。”埇橋區曹村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農技專家李華剛,手持喇叭串田間,為農戶開展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幫助農戶做好春季田管。

  無獨有偶,在靈璧縣黃灣鎮晏路村蜜薯基地,插秧的、覆膜的……好不熱鬧。“大的小的要分開栽插,這塊土壤墑情非常不錯,栽的時候要用手托下去,栽進去。”一大早,黃灣鎮農村經濟工作站負責人趙孚就來到種植大戶位波的800余畝蜜薯基地,給他講解薯苗栽插的注意事項,並查看土壤墑情。

  “今年薯苗大棚育苗有100多畝,在前期的栽種和後期的管理過程中,都有農技專家進行技術支持,讓我們對豐收有了很大的信心。”位波高興地説。

  除了面對面,還有線連線。“小麥根部有些腐爛怎麼辦?”“灌漿期小麥要注意什麼?”連日來,市植保站相關負責人朱德慧的手機裏每天都會收到十幾條“求助”信息,她嘗試通過“網絡直播”傳授田管技術、答疑解惑。

  疫情防控期間,宿州不少農技專家,連起電話線、辦起視頻班、按起遙控鈕,“觸網”送服務下鄉。為了做好春耕生産,我市安排531名農技專家“線上+線下”指導農戶和種植大戶做好田間管理各項工作。

  機械強農緊跟上 春耕農機成主角

  4月27日,在埇橋區灰古鎮付湖村士合種植家庭農場田地裏,記者看到,直升飛機徐徐升起,從農田低空掠過,藥霧瀰漫,很是壯觀。“如果人工噴灑農藥,我這500畝小麥,沒有十來天不能完工。有了先進設備,春管不用愁。你瞧,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成了咱種地的好幫手。500多畝地從配藥到噴完,半天結束,效率高,還省錢。不相信科技不行。”付湖村種糧大戶童士合手指植保直升機,嘖嘖稱讚。

  旋耕機打碎平整田地,播種機起壟下種深淺一致;植保無人機、直升機高效完成飛防作業……田野裏轟鳴的農機聲響徹田間地頭。日前,記者在宿州多地採訪時發現,各類農機已悄然成為春耕戰場上的主角。據市農業農村局農機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我市以耕地、整地、種植、收穫、植保、烘乾、秸稈處理等環節為切入點,積極開展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建設。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7.65%,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農機服務組織近1800個,其中農機合作社732家,具備全程機械化服務能力的農機合作社318個。

  僅春種春管關鍵時節,我市各地投入春季農業生産的農機具總量預計超過2.76萬台(套)。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實財政資金12140萬元,用於農機補貼及農資補貼。投入統防統治服務組織487個、現代化植保機械5514台/套,已開展小麥赤霉病防治面積752.8萬畝次,佔需防面積的61.0%,第一遍防治已全面完成,正在進行二次飛防作業;統防統治面積694.7萬畝次,統防統治覆蓋率92.3%。

  數字賦能促轉型 農民增收新引擎

  現在田管有了“新武器”——一部手機就能管理好幾百畝地,農業機械化搭上智慧化的快車,依託互聯網,降低了作業成本,提高了效益。

  “菌菇長得好不好,壯不壯,看看手機就知道。”近日,在靈璧縣虞姬鎮虞姬村安徽蕈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雞腿菇種植基地裏,負責人劉現卓現場向記者演示操作智慧農業平臺APP,“我們在運用物聯網環境控制系統之前,菇棚空間的濕度不容易控制。近兩年,我們使用物聯網環境控制系統後,菇棚內空氣濕度可自動化控制。這樣菇體就不會發黃,顏色潔白,品質有保證,每斤價格也比市場價高1-2元。這個系統每年一個棚能增産1萬元左右,10個棚就是10萬元,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記者來到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智慧農業大數據處理中心智慧農業系統示意圖前,該中心農業發展部部長侯祥輝介紹,數據中心通過數據處理模型,進行墑情、土壤養分、農田小氣候情況、作物長勢情況和災害預警分析,並形成統計報告、分析報告和對策,並通過互聯網、手機APP、微信等方式將相關信息發佈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便他們及時做好田間管理。

  近年來,全市積極推進互聯網與實體産業的深度融合,圍繞糧食、果蔬、養殖、農産品加工等主導産業,重點建設10個數字農業示範基地,打造宿州市數字農業産業帶,推動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生産的遠程在線監控和精準化管理,讓農業生産更便捷、更優質、更高效。(拂曉新聞網--拂曉報 記者 楊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