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徽:産業“底盤”穩 經濟韌性足
2022-05-10 09:16:06來源:安徽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從安徽一季度經濟數據看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産業“底盤”穩 經濟韌性足

  今年以來,在重重考驗與挑戰之下,安徽經濟保持了定力,彰顯了韌性。

  一季度,安徽經濟平穩開局、穩中有進,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

  經濟基本盤的“穩”,背後是産業“底盤”的穩固支撐。

  第一産業增加值450.6億元,增長9.2%;第二産業增加值4215.8億元,增長6.3%;第三産業增加值5681.3億元,增長4%……一季度,我省大力實施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行動計劃,打好産業“組合拳”,夯實經濟基本盤,做優做強做大三次産業基礎,呈現“農業增長快、工業支撐強、重點服務業增勢好”的良好格局,高品質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

  農業基礎穩、“飯碗”端得牢,以“兩強一增”為引領向“農業強省”邁進

  從江南丘陵到皖北平原,從大別山區到長江沿岸,放眼江淮大地,我省農業基礎持續穩固,增速較快、成績喜人。

  一季度,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産值858.6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居全國第1位。從豬牛羊禽肉和蔬菜産量看,農業“大盤子”和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都是穩穩的。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省落實惠農政策,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糧食産量實現“十八連豐”。去年全省糧食總産817.52億斤,總量居全國第4位,創歷史新高。在種養結構上,率先發展優質專用糧食,加快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積極推廣“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養殖新模式。

  從經濟發展角度看,農業不僅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還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對於安徽來説,我省一直是“農業大省”,但還難以稱為“農業強省”。農業由“大”變“強”,改變“産業鏈條短、龍頭企業少、勞動生産率低,農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現狀,關鍵是要抓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增加農民收入。

  春夏之交,在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芮村的田間,碧綠的蒜苗長勢喜人。當地探索稻蒜輪作高産高效生態種植新模式。通過實行該模式,每畝田地年産值可達1.2萬元,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提升。

  種植模式的創新,背後是科技的引領。唯有統籌好“品質+技術”“研發+應用”“改革+發展”,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農機廣泛應用和種養結構優化,推動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增加農民收入,農業才能更強、農村才能更旺、農民才能更富。

  眼下,“農業大省”安徽正堅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重責大任,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以一産“兩強一增”行動計劃為引領,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向“農業強省”闊步邁進。

  工業支撐穩、産業動力強,“提質擴量增效”將自身優勢轉為發展勝勢

  製造業是經濟命脈、強省之基。從一季度安徽製造業情況來看,工業生産總體平穩,高技術製造業較快增長,工業支撐作用強是顯著特徵。

  在多項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政策措施作用下,我省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7.4%,快於GDP增速2.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4%。

  規模以上工業中,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和器材、汽車等優勢行業穩中有進,增加值分別增長16.5%、15.1%、13.2%。

  從産業看,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産業産值分別增長29.9%、21.2%、20.2%。

  這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它如同一匹“黑馬”,加速馳騁、一躍而起。今年一季度,我省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達1.6倍,而去年全年的産量更是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四。

  3月下旬,合肥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産業園區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這座投資約500億元建設的園區將形成年産100萬輛新能源汽車、100GWh動力電池産能。俯瞰園區,蔚來合肥第二生産基地的衝焊聯合廠房、涂裝車間、總裝車間等建設基本完成,現代化的生産線即將建成。

  我省將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作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成立工作專班,編制産業規劃,出臺支持政策,組建産業基金,構建全方位、全鏈條的産業發展體系,致力培育及打造萬億級的汽車和零部件産業集群。

  一季度,積體電路産量增長68.2%,鋰離子電池産量增長15.4%,家用電冰箱産量增長6.5%,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4.8%,工業品産量顯著增長標誌著産業鏈穩定有力的供給。

  衡量製造業競爭力,一看品質好不好、二看規模大不大、三看效益高不高。安徽製造業有較好基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覆蓋了國民經濟行業的40個大類行業,14個大類行業産值超千億元。二産的“提質、擴量、增效”,是當前和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當前,我省正全力實施二産提質擴量增效行動計劃,開展優質企業引育、優勢産業壯大、産學研協同創新、數字賦能、綠色發展等行動,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發揮好“畝均論英雄”改革、土地容積率指標對開發園區、城鎮建設的牽引倒逼作用,將製造業的基礎優勢充分轉化為發展勝勢。

  服務業總體穩、外貿增勢好,“鍛長補短”提振産業競爭力

  服務業不僅關乎經濟發展,還關係人民福祉,在穩增長、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服務行業受到較大衝擊,但從總體看,我省一季度服務業仍保持穩定恢復,新興服務業增勢較好。

  比如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均增長6%。32個行業中29個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增長面為90.6%;19個行業保持兩位數增長,16個行業增速在20%以上,其中研究和試驗發展行業增速達1.5倍。

  無論是工業互聯網,還是5G等信息技術服務,這些高技術服務業成為連結産業之間的“橋梁紐帶”、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的“加速器”,為經濟注入了活水、帶來了活力。

  服務業點多面廣,貫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全過程,也是經濟順暢循環不可或缺的部分。抓好內貿、外貿、消費市場“鍛長板、補短板”建設,是我省服務業“由弱變強”的關鍵。

  今年2月,在合肥蜀山跨境電商産業園內,一批貨值20萬美元的商品包裹打包完畢,通過“合肥—倫敦”空運專線發往倫敦。隨著去年“合肥—洛杉磯”“合肥—倫敦”等全新國際貨運航線的開通,我省跨境電商發展迎來新跨越。今年1月,僅合肥蜀山跨境電商産業園出口清單超48.7萬單。

  我省電子商務呈現加速發展態勢。一季度,限額以上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0.9%,拉動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8個百分點。快遞業務量增長19.7%,其中同城業務量增長20.5%。

  外貿方面,在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我省大力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壯大工程,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積極打造“安徽出口名牌”,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進出口展現強勁韌性。一季度,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1732.9億元,同比增長16%。

  “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全省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潛力大、韌性足的特點也沒有改變,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累積。

  矢志前行、足音鏗鏘。下一步,我省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進一步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組合拳”,通過一、二、三産協同發力,為經濟行穩致遠提供強大支撐。

  工業支撐穩、産業動力強,“提質擴量增效”將自身優勢轉為發展勝勢

  製造業是經濟命脈、強省之基。從一季度安徽製造業情況來看,工業生産總體平穩,高技術製造業較快增長,工業支撐作用強是顯著特徵。

  在多項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政策措施作用下,我省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7.4%,快於GDP增速2.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4%。

  規模以上工業中,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和器材、汽車等優勢行業穩中有進,增加值分別增長16.5%、15.1%、13.2%。

  從産業看,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産業産值分別增長29.9%、21.2%、20.2%。

  這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它如同一匹“黑馬”,加速馳騁、一躍而起。今年一季度,我省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達1.6倍,而去年全年的産量更是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四。

  3月下旬,合肥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産業園區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這座投資約500億元建設的園區將形成年産100萬輛新能源汽車、100GWh動力電池産能。俯瞰園區,蔚來合肥第二生産基地的衝焊聯合廠房、涂裝車間、總裝車間等建設基本完成,現代化的生産線即將建成。

  我省將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作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成立工作專班,編制産業規劃,出臺支持政策,組建産業基金,構建全方位、全鏈條的産業發展體系,致力培育及打造萬億級的汽車和零部件産業集群。

  一季度,積體電路産量增長68.2%,鋰離子電池産量增長15.4%,家用電冰箱産量增長6.5%,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4.8%,工業品産量顯著增長標誌著産業鏈穩定有力的供給。

  衡量製造業競爭力,一看品質好不好、二看規模大不大、三看效益高不高。安徽製造業有較好基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覆蓋了國民經濟行業的40個大類行業,14個大類行業産值超千億元。二産的“提質、擴量、增效”,是當前和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當前,我省正全力實施二産提質擴量增效行動計劃,開展優質企業引育、優勢産業壯大、産學研協同創新、數字賦能、綠色發展等行動,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發揮好“畝均論英雄”改革、土地容積率指標對開發園區、城鎮建設的牽引倒逼作用,將製造業的基礎優勢充分轉化為發展勝勢。

  服務業總體穩、外貿增勢好,“鍛長補短”提振産業競爭力

  服務業不僅關乎經濟發展,還關係人民福祉,在穩增長、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服務行業受到較大衝擊,但從總體看,我省一季度服務業仍保持穩定恢復,新興服務業增勢較好。

  比如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均增長6%。32個行業中29個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增長面為90.6%;19個行業保持兩位數增長,16個行業增速在20%以上,其中研究和試驗發展行業增速達1.5倍。

  無論是工業互聯網,還是5G等信息技術服務,這些高技術服務業成為連結産業之間的“橋梁紐帶”、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的“加速器”,為經濟注入了活水、帶來了活力。

  服務業點多面廣,貫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全過程,也是經濟順暢循環不可或缺的部分。抓好內貿、外貿、消費市場“鍛長板、補短板”建設,是我省服務業“由弱變強”的關鍵。

  今年2月,在合肥蜀山跨境電商産業園內,一批貨值20萬美元的商品包裹打包完畢,通過“合肥—倫敦”空運專線發往倫敦。隨著去年“合肥—洛杉磯”“合肥—倫敦”等全新國際貨運航線的開通,我省跨境電商發展迎來新跨越。今年1月,僅合肥蜀山跨境電商産業園出口清單超48.7萬單。

  我省電子商務呈現加速發展態勢。一季度,限額以上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0.9%,拉動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8個百分點。快遞業務量增長19.7%,其中同城業務量增長20.5%。

  外貿方面,在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我省大力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壯大工程,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積極打造“安徽出口名牌”,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進出口展現強勁韌性。一季度,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1732.9億元,同比增長16%。

  “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全省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潛力大、韌性足的特點也沒有改變,積極因素也在不斷累積。

  矢志前行、足音鏗鏘。下一步,我省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進一步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組合拳”,通過一、二、三産協同發力,為經濟行穩致遠提供強大支撐。(安徽日報 記者 王弘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