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廬江縣黨員幹部在“一線為民辦實事”工作中,用心傾聽群眾的呼聲和訴求,用心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走心”又“走實”,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牢牢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小田變大田,增産又增收
穀雨節氣一到,氣溫不斷升高,播下不久的早稻田開始泛青。廬江縣盛橋鎮陡崗村58歲的村民艾克雲望著平整連片的水稻田,滿心歡喜。
“光聽村名字,就曉得我們村到處都是陡坡、山崗,以前的田大一塊小一塊,有的甚至只有幾厘地,耕種起來挺麻煩,想要搞個特色種植根本不可能。”艾克雲説,“去年年底,莊稼收上來之後,村裏開展了農田整治,現在基本上整改到位,你看這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大型機械也能開進來,種田省心多了,成本也降低不少。”
老艾心裏一直有個小秘密,想承包村裏的土地,但苦於田塊零碎不好耕作,而放棄。現在田整理平整了,他找到村幹部,講了自己的想法:“現在都脫貧了,還要奔富路,我想流轉村裏的土地,搞特色種植和養殖業,帶領周邊已脫貧戶一起幹,讓他們有個穩定的收入。”
村幹部劉斯濤告訴老艾,過去每畝流轉費用100元都沒人要,現在小田變大田,增産又增收,大田都成了“香餑餑”,每畝流轉費用已經漲到700元。莊稼人都會算,過去只能種旱季作物,一年忙下來純收入頂多三四百元,現在旱澇保收,至少有1000元的純收入,“承包這一事,還要經過村民大會議一議,只要你的想法得到大家擁護,村裏都會同意。”劉斯濤説。
“今年我們全鎮完成農田整治規劃7000多畝,總投資1659萬元。”盛橋鎮鎮長陳海平説,“這是我們為老百姓辦的實事項目之一,目的是增加土地的‘含金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提高農民的收入。”
一口當家塘,儲滿新希望
廬江縣石頭鎮邱崗村張老村民組有口10多畝面積的當家塘,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於年久失修,塘埂滲透非常嚴重。今年2月,眼看春耕生産在即,當地群眾向鎮村“一線為民辦實事”工作隊反映這個情況,希望得到解決。
“2月19日接到情況反映後,我們村兩委立即組織人員到現場查看。”石頭鎮邱崗村黨委副書記夏遠安説,“我們請來挖掘機把這口當家塘塘埂全部翻新、夯實,防止滲漏,並新建了涵洞、鬥門,方便用水,老百姓感到非常滿意。”
從反映問題,到問題解決,只用了7天時間。邱崗村張老村民組村民朱後山望著修葺一新的當家塘和滿塘的清水,他讚不絕口:“塘埂修復以後,保證了下游100多畝農田的農業灌溉,能旱澇保收了,這實事是辦到我們村民心坎上了。”
“今年,我們將農田整治和小農水項目結合起來,興修20多口當家塘,充分保障農田灌溉用水。”石頭鎮鎮長盛詩樂介紹,按照“突出重點、集中連片、規模打造”的原則,將灌溉渠道與中型水庫灌區主支渠連通,當家塘與河流相連,形成塘渠河相通的“長藤結瓜式”水利網絡,使農業生産、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當家塘儲滿水,也儲滿了村民的新希望,並且做到“一水兩用”,一塘雙收,既能灌溉,又能養魚。“現在水源得到充分保障,我想擴大養殖面積,帶領大夥一起幹,進一步拓寬蛙稻産業。”石頭鎮三拐村長崗村民組50多歲的村民范艮寅,前些年因發展稻田養蛙産業脫了貧,還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現在又燃起了幹事激情,“打算舉辦一些活動,吸引城裏人前來觀光旅遊,看風景、聽蛙鳴、品蛙菜、聞稻花香、吃蛙米飯,增加大夥的收入。”范艮寅説。
一條柏油路,通向致富門
明前雨後的茶是茶中的珍品,在這時段裏,廬江縣湯池鎮果樹村平坦村民組的茶農很辛苦,每天早上天不亮起床上山,晚上回來還要攤青、殺青、炒茶。
天剛濛濛亮,68歲的茶農薛巢玉就叫醒老伴和孩子們,沿著村中的柏油路,一起上山採茶。他指著腳下蜿蜒進山的寬敞馬路説:“自從這條路修好後,我們上山採茶、出售茶葉就方便多了。”
平坦村民組有120多戶、2000多人口,居住在山腳下,大多以種茶為主,得益於這些年國家政策好,村民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但是村中的這條泥巴路成了他們的心病。
“以前採茶旺季,如遇到雨天,工人不願意上山,有時錯過了最佳採摘時間,價格也賣不上去。”薛巢玉回憶説,他自家有5畝多茶園、2畝多水稻田需要耕種,下雨天上山難度大,他和村民們都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泥濘中行走,十分不便。
近幾年,果樹村的環境變化很大,成為了3A級風景區,前來遊玩的遊客也多了起來,但是這條路卻擋住了遊客上山看風景的腳步,也擋住了村民的“財路”。
於是,去年7月,薛巢玉收集了群眾的意見,向上級反映了大家要求修路的呼聲,很快就得到了湯池鎮“一線為民服務”工作隊的回應。經過一番測量、勘察之後,修路的工程隊很快就開進了村裏。這條路全長0.75公里、總投資約160萬元。路基寬度6米,路面寬度4.5米,路基上澆鑄20公分厚水泥砼,然後面上再鋪8公分厚瀝青。
經過緊張的施工,路很快就修通了,上進大山,下連村外的縣級主幹道湯果路,讓村民出行更加便捷,讓遊客可以直達山裏。
山貨值錢了,遊客增多了,村民們紛紛置辦農家樂,招待遠方的客人,也鼓起了自己的腰包。(文 錢良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