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是困難群眾生活中一縷暖陽,灣沚區堅持放管服相結合,積極探索救助事業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徑,實現救助體系更健全、救助主體更多元、救助政策更溫暖、救助服務更暖心,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又快又準,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
在灣沚區,説到近年來社會救助一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主動”——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我們線上線下雙向發力,精準主動幫扶困難群眾。線上,依託蕪湖市社會救助大數據平臺建立包含低保、特困人員等5類人員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與教育、人社、衛健等8個部門14類信息實現互聯互通,通過數據交換自動識別困難群眾;線下,則採用定期上門走訪的方式摸排困難群眾。”區民政部門負責人介紹。
該區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制約新機制,所有社會救助事項均通過“小微權力”平臺對外公示,讓權力在陽光下操作。健全“事前核對+每月比對+定期復核”的動態管理工作機制,第一時間對收入和財産發生變化的家庭進行調整,讓救助能流動、更精準。
“及時雨”重在“及時”,速度成為對當下社會救助工作最大的挑戰。灣沚區率全省之先開展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工作,自2019年8月起將低保及特困人員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鎮政府,通過重構審核確認流程、免除民主評議環節、變兩榜公示為一榜公示等措施將低保等救助辦結時限壓縮至20個工作日;落實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將鎮級審核確認額度提高至4400元(低保標準6倍),積極運用“先行救助”的方式對申請急難型臨時救助的特殊困難家庭直接給予救助;推行“一證一書一表”(身份證、承諾授權書、家庭經濟狀況信息表)申請救助的做法,取消可通過部門間共享的材料;開發社會救助移動工作平臺,推進救助全流程網上辦理,變“群眾跑腿” 為“數據跑腿”。
面廣標高,“救急難”圓夢“微心願”
聚焦“救得全、救得準、救得快、救得好”,灣沚區實打實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以“應救盡救”為主線,形成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
為了提升臨時救助“救急補缺”功能,該區建立與低保標準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將臨時救助標準確定為低保標準的2-10倍,最高可救助20000元。全區建立了居住地申請救助制度,區域內的戶籍人口可自主選擇戶籍地或者居住地申請社會救助,降低群眾往返跑經濟成本。救助服務向流動人口延伸,協同開展跨區、跨省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打通“家庭收入和生活狀態無法核實”的堵點,為特殊困難的流動人口在戶籍地申辦低保。2019年以來臨時救助累計救助2046人次,支出資金699.24萬元,人均救助金額達3417元。
“微心願”信息庫是灣沚區打開社會救助參與度的一把“心鑰匙”。該區統籌區域內的社工、社會組織、慈善會、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匯集物質幫扶、心理諮詢、照料服務等多項資源,吸納近40家成員單位,組建服務困難群眾聯盟。又以社會救助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建立“微心願”信息庫,發佈困難群眾“微心願”,引導聯盟內社會組織就近參與救助幫扶。目前,該區共投入28.82萬元購買第三方服務,同步撬動慈善資金99.84萬元,引導26個社會組織深度參與村(社區)“救急難”工作,累計幫扶服務惠及困難群眾523人次,解決個性化問題20個。(蕪湖日報 記者 陳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