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蕪湖:“晴耕雨讀”東島村
2022-05-13 09:23:28來源:安徽日報編輯:查宛昕責編:趙瀅溪

  群山環抱、修竹茂林、流水潺潺、屋舍儼然、村巷整潔……立夏時節,蕪湖市繁昌區峨山鎮東島村好似一幅鄉村山水田園畫卷。

  “以前的東島村可不是這樣,房屋陳舊、垃圾亂扔、村內廁所臟亂差……”東島村黨總支書記李克文告訴記者,改變始於近年來的美麗鄉村建設,該村因自然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被選定為安徽省美麗鄉村示範點,由此華麗轉身。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東島村立足村莊原有生態,推進垃圾清理、污水處理、塘壩清淤、道路硬化、庭院美化,修築環山、環水、環村綠道,形成自然微循環步行系統,綿延鄉土氣息。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治理,東島村面貌煥然一新,不僅解決了村民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也激發了村民建設美麗家園的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我們充分發掘村莊歷史文化內涵,喚起每一位村民內心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李克文告訴記者,據地方誌記載,南宋初年,唐當涂令李陽冰第十三世孫李儒因戰亂舉家搬至東島定居,成為東島李氏開基始祖。千百年來,東島李氏家風清正,天氣晴好便從事農耕與生産,雨天便在家中讀書、求學,歷史上走出了20余名進士和舉人。為此,東島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著力挖掘歷史文化,整合村史、村志、族譜等,將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緊密結合,推出並打造“晴耕雨讀,詩畫東島”文旅品牌,僅去年就吸引了上萬遊人前來遊覽鄉村田園美景,體驗農家生活,品味濃濃鄉愁。

  近年來,東島村提升鄉村文化建設水準,建成一座佔地約2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設有圖書閱覽室、竹工藝品、農特産品展示區、移風易俗活動室、耕讀文化館、農耕工具展覽館、村史館等。其中以東島本土文化為主要內容設立的“耕讀館”,不僅有東島村歷史、文物古跡、歷史傳説介紹,還有稻桶、石磨等傳統農具展示。墻上懸挂的求學篇、勸學篇、私學篇、助學篇4個篇章,講述古人勤奮讀書的典故及古人勸學名句,營造出“耕讀傳家”的濃厚文化氛圍。(安徽日報 記者 沈宮石 見習記者 班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