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滬蘇浙皖攜手同向而行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駛入“快車道”
産業合作更緊密了,交通來往更便捷了,城市聯繫更密切了,群眾辦事更方便了……自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攜手推進更高品質一體化,在産業協同、創新協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共治、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面取得豐碩的合作成果。
3年多來,長三角地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紮實推進。其中,我省深入推進上海張江和合肥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開展長三角産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牽頭成立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鏈聯盟,共建長三角地區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深化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聯合攻關。在制度創新方面,長三角種好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推出兩批八大類73項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一批高顯示度標誌性工程建成,政策協同、要素市場、多層次多領域合作等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探索完善。
城與城、區與區、産業與産業、項目與項目之間聯繫更密切。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定埠港二期、滬皖大道、廣德智慧製造産業園等一批省重大項目先行啟動建設;在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上,我省在長三角率先出臺“3+N”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支持政策,寧滁、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委會揭牌成立;加強城市間、城區間的對口合作,推進落實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各項任務,結對合作幫扶取得了顯著成果。
更多長三角群眾共享一體化紅利。近年來,長三角一批公共服務事項實現共建共享,群眾跨省辦事更方便。其中,長三角職工醫保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通道開通,實現長三角41個城市和7851家醫療機構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的“兩個全覆蓋”;我省推進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網通辦”,共同簽署《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實現“個人申請出具異地貸款繳存使用證明”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日前,寶武馬鋼股份特鋼公司生産線上,工人正在趕制一批軌道交通領域用鋼産品。該公司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用鋼産品的品牌優勢。其中,車輪用鋼産品已被應用於長三角城市地鐵萬餘輛列車上 羅繼勝 攝
近日,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施工現場,數百名建設者在加緊施工。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全長11.9公里,總投資約87.8億元,建成後將促進長江經濟帶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陳磊 攝
長三角地區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佔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佈,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為進一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明瞭方向。
胸懷國之大者,踐行國家戰略。多年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攜手更加緊密,合作不斷升溫,深化“四手聯彈”,取得豐碩成果,交出亮麗答卷,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交響曲”愈發嘹亮。
如今,安徽以“上進生”的姿態,攜手推動規劃實施,落實重點協同事項,完善合作發展機制,在更高品質一體化進程中彰顯“安徽作為”、貢獻“安徽力量”。
産業協同、創新協作,勇當科技和産業的開路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三角要勇當全國科技和産業的開路先鋒。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變,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長三角區域不僅要提供優質産品,更要提供高水準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品質發展。
“開路先鋒”怎麼當?深化産業合作,加強科技攻關,成為三省一市推進一體化發展、形成高品質發展強大合力的重要路徑。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紮實推進,創新鏈産業鏈統籌佈局融合發展,基本建成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其中,我省深入推進上海張江和合肥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開展長三角産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牽頭成立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鏈聯盟,共建長三角地區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深化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聯合攻關,高水準建設G60科創走廊,牽頭抓好一批産業聯盟建設,協同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
以G60高速公路命名的G60科創走廊,經歷幾輪擴容,“創新朋友圈”不斷擴大,高品質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明顯提高,已成為長三角跨區域合作的重要平臺,成為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産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先行先試的“創新走廊”。
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以G60科創走廊為紐帶,在9個城市建立了14個産業聯盟和11個産業合作示範園區,匯聚了頭部企業1470家,其中,安徽牽頭成立了人工智能産業聯盟、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聯盟、機器人産業聯盟等,加強與滬蘇浙優勢産業集群對接。
産業協同、創新協作,為長三角經濟發展更活躍更高品質奠定了重要基礎。
構建平臺、深化開放,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開放發展的重要要求。多年來,我省構建重大開放平臺、打造全面開放通道、營造良好開放環境,全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在構建重大開放平臺上接連發力。近年來,我省實施安徽自貿試驗區專項推進行動,共同組建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和智庫聯盟,簽署皖浙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合作框架協議,蕪湖片區、蚌埠片區分別與浙江寧波片區、金華片區開展戰略合作;成功舉辦世界製造業大會、世界顯示産業大會、天下徽商圓桌會議等重大展會,深度參與浦東新區高水準改革開放和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加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協調推進機制,加快建設合肥國際金融後臺服務基地、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謀劃設立安徽城市展示中心、微商總部園和海外高端人才招引基地。共同申報長三角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探索設立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安徽分中心。
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為例,我省強化平臺對接、産業協同、設施互聯,取得顯著成果,既“借力”國際開放樞紐,用好開放紅利,提升開放水準,又積極“助力”樞紐建設。
圍繞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建設,我省將開工建設馬鞍山港中心港區9號碼頭改擴建工程、蕪湖三山危險品錨地和裕溪口港區信義光伏公用碼頭工程,加快建設蕪湖港朱家橋碼頭工程、裕溪一線船閘擴容改造工程等項目,完成青弋江航道養護工程。
在建設合肥國際金融後臺服務基地方面,我省將吸引上海市各類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期貨等機構設立子公司、分公司以及區域總部,努力將合肥國際金融後臺服務基地打造成為長三角金融研發、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量子計算中心。
“我們將規劃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基地。”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基地將以安徽城市展示和海外高端人才招引兩大功能為主,同時設立部分徽商的功能性機構,打造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會客廳”“人才驛站”“貿易港”。
跨省通辦、提效便民,群眾共享一體化紅利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三省一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紮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合作事項落地見效,讓更多長三角群眾享受一體化帶來的紅利。
醫保、公積金異地辦理更加便捷高效。長三角職工醫保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通道開通,實現長三角41個城市和7851家醫療機構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的“兩個全覆蓋”;我省推進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網通辦”,共同簽署《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實現“個人申請出具異地貸款繳存使用證明”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關鍵是三省一市要加強協調聯動,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開展全方位合作。圍繞疫情的聯防聯控、減災救援等突發事件應對,我省與滬蘇浙一起,共建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體系。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長三角疫情聯防聯控“7+5”協同機制,與滬蘇浙共同編制長三角公共衛生等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方案,聯合舉辦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共同開展森林防火、航空應急救援演練,積極推進應急救援力量和應急航空救援基地建設。
今年,上海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我省派出援滬醫療隊全力支援,1030名核酸採樣隊員連續奮戰36天,累計採樣941萬人次後,圓滿完成援滬抗疫任務。
安徽援滬醫療隊的出色表現,贏得了上海市各個方面的充分肯定。醫療隊收到多封感謝信和真情“告白”卡片,為安徽“大白”點讚。隊員們以最美逆行書寫醫者仁心,以硬核擔當踐行初心使命,生動詮釋了“滬皖一家親,抗疫一體化”的深情厚誼。
結對幫扶、攜手合作,城市間對口合作取得顯著成果
去年12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這對加速皖北振興是個重大的政策利好。
從幫扶的“牽手”到合作的“攜手”,我省制定出臺《推進落實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工作方案》,相關城市與滬蘇浙對口城市(城區)開展一系列結對合作活動,推出務實舉措,結對合作幫扶取得了顯著成果。
比如,杭州市宿州市共謀共商,率先印發《杭州市宿州市結對合作幫扶工作方案》和《2022年杭州市宿州市結對合作幫扶工作計劃》,圍繞産業、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方面,明確園區共建、産業共鏈,資本共設、産業共推,農業互鏈、農品共銷,人才互培、資源共享,文旅互融、市場共拓,民生共興、成果共享,改革共促、經驗共享,幹部挂職、互鑒互學等八項重點合作幫扶工作任務。
在去年10月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一次全體會議上,徐州與淮北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地將構建協同發展格局,建立規劃會商機制,共同謀劃兩市協同發展思路舉措,加強橫向對接和動態聯繫,爭取一批跨省際的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高品質抓好杜集—銅山、杜集—泉山、段園—漢王等省際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專項規劃編制;加快建設徐淮快速通道,推進淮北至徐州觀音機場高速公路互聯互通。
同屬淮海經濟區,且又毗鄰接壤的徐州與淮北,“合作之手”將握得越來越緊密。
皖北地區要做好長三角的産業承接和轉移,産業合作就成了結對合作幫扶的首要課題。我省將聚焦“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行動計劃”,通過“培育+引進”“龍頭+配套”“數字+製造”,加強與幫扶城市産業鏈分工協作,轉型升級工程機械、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淮北陶鋁新材料和鋁基高端金屬材料、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亳州現代中藥,宿州雲計算,蚌埠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阜陽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材料,淮南大數據,滁州智慧家電,六安高端裝備基礎零部件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5年,力爭實現5個産業超千億元、20戶企業超百億元。(安徽日報 記者 王弘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