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 攝 龐誠
入股、分紅,過去,這樣的詞彙在鄉村仿佛有些格格不入。推廣“三變”改革後,越來越多的農民關心起自己的“股市”來,類似的詞彙在鄉村也屢見不鮮。
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改革推行以來,盤活了阜陽市鄉村經濟。
近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首次在全省範圍內擇優遴選50個村,作為“三變”改革典型示範向全省推介。其中,阜陽市3個村入選:潁州區三合鎮三星村、潁東區正午鎮吳寨村、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
阜陽市農村“三變”改革有哪些舉措與成效?三星村等全省典範是怎樣煉成的?近日,記者就此做了採訪調查。
三星村:盤活沉睡資源
距離拍租日期越來越近,5月12日下午,潁州區三合鎮農經站負責人張輝,聯繫到三星村負責人,了解拍租準備進展情況。
“5月20日,三合鎮將在掩龍村舉行農村集體資産使用權拍租,三星村共有總價值千萬元的12個項目參加拍租,涉及老村部、老學校、水塘等,預計可得租金200余萬元。”張輝告訴記者,通過公開拍租,可以進一步規範農村集體資産使用權,而租金作為村集體收入,用於村里民生工程開支,讓更多村民共享“三變”改革成果。
廣袤的農田,散落的小院,無不印證著農村土地的富餘。事實上,農村尚有一批土地長期閒置,經濟效益幾乎為零。
土質不對、位置不對、缺乏勞動力……邊邊角角的撂荒土地上長滿了雜草,有的荒地上還有廢棄的房屋。
“三變”改革中,三星村將老村部、老學校等進行改造租賃,在閒置宅基地上建起養殖基地、糧食倉儲中心。
隨著沉睡資源被盤活,舊資源變成了有價資産,不僅增加了集體收入,還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改革基礎上,三星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代表村集體行使資産管理和運營職責,並積極對接經營主體,讓資金變成股金。
沉睡資産逐漸盤活,集體收入不斷增加。2014年,三星村集體收入還不足3000元;2021年,村集體收入增加到564.22萬元。
目前,三星村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累計實施發展項目7個,吸納資金765萬元,項目涉及種養、基建、酒用小麥收購等,有力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
吳寨村:一地生四金
傍晚時分,在潁東區正午鎮吳寨村,43歲的村民張玉林下班回到家裏,張羅晚飯間隙,用微信和在宣城讀大學的大女兒聊了會天。不一會兒,張玉林的愛人和兩個小孩陸續回來,一家四口圍坐在一起吃晚飯,溫馨而幸福。
張玉林家裏的10畝地都流轉了出去,“閒”下來後,她到村裏的盛世牡丹公司種植基地打工,工資按天結,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愛人跑貨運,生意還不錯,加上村集體“分紅”,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俺兩口子一條心,把3個孩子操持大、培養好,幸福的日子在後面呢。”
土地是基,産業是磚。社會分工使單打獨鬥越來越困難。農業生産中,集體不僅提高了生産效率,更保障了農民收入。
發展産業需要用地。為此,吳寨村“聚”起村裏7000多畝耕地、360余畝溝塘等資源性資産,以及價值583萬元的橋、路等服務性資産,和價值295萬元的光伏電站等生産經營性資産,在不改變耕地性質的前提下,統一對外發包經營。隨著企業進駐,資源變成了資産,農戶實現了就近就業。
同時,吳寨村註冊成立了吳寨創業經濟服務公司,將各類財政資金量化為村集體股金,通過村企合作,保底分紅,增加村集體收入。
改革過程中,吳寨村民還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企業,以“股東”身份參與到農業産業化進程當中,實現“一地生四金”,即土地拿“租金”、務工賺“薪金”、股份分“股金”、收益得“現金”。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2萬元。
通過“三變”改革,曾經貧困的吳寨村不僅順利出列,還邁上發展快車道,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全國減災綜合示範社區”“安徽省級美麗鄉村”。2021年,村集體收入達115.2萬元。
趙莊村:與産業鏈聯結在一起
每斤售價從往年的五六毛漲到今年的兩塊五,而且周邊的客商都是到地頭收購,最近一個多月,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的土豆種植戶個個喜上眉梢。
産業的發展,使得原本零散的農戶與資金,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繩。這一點,在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表現尤為突出——憑藉馬鈴薯産業,趙莊村成功獲得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除千畝土豆外,我們還發展了千畝香菇。上一季剛收完,現在正在收舊菌棒,種新一季的菇,預計6月10日前後可種完。”趙莊村黨總支書記趙子銀告訴記者,産業發展還帶動了就業,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工資。
通過“三變”改革,流轉土地,組建合作社,開展技能培訓等,如今,趙莊村的村民不僅是農民,也是産業基地的工人,還是股東,與産業鏈牢牢聯結在一起。
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截至2021年10月,趙莊村流轉土地4000畝,建大棚3000多座,主導産業馬鈴薯、蔬菜、香菇達3000多畝。
産業發展中,趙莊村把耕地、園地、林地、溝塘、建設用地等資源性資産,以及光伏電站、雙創車間、大棚等生産經營性資産,採取入股經營方式,引進菌菇生産龍頭企業並悉心培育,吸引一大批企業相繼入駐,帶動村集體經濟和農戶增收,讓“死”資源變成了“活”資産。
同時,趙莊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實現了資金變股金,將各類財政資金694萬元整合量化為村級集體股金,通過村企合作,保底分紅,村集體收入增收明顯。
為調動群眾積極性,趙莊村引導村民用土地入股,參與農業産業發展,實現了土地入股拿租金,在産業園務工拿工資,入股分紅得股金。目前,全村土地流轉費3000多萬元,村民在産業園務工的工資收入達1400萬元,分紅達300萬元。
2021年,趙莊村拿出36萬餘元分紅,為轄內群眾繳納每人100元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金,讓群眾通過“三變”改革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三變”改革 阜陽收穫滿滿
記者採訪了解到,改革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示範引導和推廣作用好,是我市三村入選全省“三變”改革典型示範村的主要原因。
2016年,阜陽與全省同步,開展了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經過探索,目前,全市涉農村(居)“三變”改革推進迅速,已累計實施“三變”改革項目5963個,實現村集體收益1.34億元,農戶獲得收益3450萬元。
資源變資産,閒置資源資産“活”起來。目前,全市共盤活集體耕地、水塘等農村集體資源5.39萬畝,盤活老學校、老村室、老廠房等房屋面積50.9萬平方米,出租、租賃或入股到經營主體,增加村集體收益。
資金變股金,分散的資金“聚”起來。目前,全市“三變”改革村共將13.03億元的村級資金,投入到經濟效益好、發展前景廣、具有法人資格的農業經營主體,按股比獲得收益分紅。
農民變股東,農民群眾“富”起來。全市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方式,採取“經營主體+農戶”“經營主體+集體+農戶”等形式,發展特色種養業和農産品加工業,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
2021年,全市現金分紅的村集體有4個,分紅金額117.53萬元;福利分紅的村集體有28個,分紅金額394.34萬元。
“三變”改革,激活了全市農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激發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阜陽日報 記者 徐立成 通訊員 孫慶光 武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