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高畝均效益 提升營商環境 滁州“標準地”改革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如果不是‘標準地’,我們不可能趕在元旦前送設備進場投産,也就不可能這麼快開工生産!”5月16日,在滁州市南譙經濟開發區金誠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錢翠兵告訴記者,項目總投資2.1億元,達産後年産值近4億元。
2021年以來,滁州市全面推進“標準地”改革,先後出臺《滁州市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滁州市開發區“區域評價”實施方案》。該市在推進區域評估工作中,對改革涉及的9大類87項區域評估事項採取完成一項、評審一項、成果共享的創新做法。該市各地開發區還結合産業實際,分別建立起工業項目“標準地”控制性指標體系。
“標準地”指的是在出讓前就對土地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畝均産出、環保、能耗等關鍵指標予以明確規定的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摘牌企業要簽定“標準地”投資協議,承諾按照指標投資、建設、生産;竣工投産後,相關部門按照既定標準與法定條件驗收、監管。
記者了解到,金誠金屬製品“標準地”項目于去年9月27日拿地,同年12月27日設備進場投産,前後只用了3個月時間。除了有“標準地”改革作為保障外,還得益於南譙經開區提供的審批服務。
“由我們打包辦理,讓企業少跑腿、不跑腿。”南譙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局局長王海鵬告訴記者,“自推行‘標準地’改革以來,土地摘牌到開工建設之間的行政審批流程比以往優化,園區項目開工速度提升60%。”
“標準地”改革也為企業省下一筆開支。“過去每個項目落地,都要委託第三方開展環評、能評、安全、水土保持等各類評估,每一項費用都要幾萬元。而‘標準地’在掛牌前已經由所在開發區統一組織區域評估,評估成果公開、共享。”滁州市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科科長袁宗華告訴記者,實施“標準地”改革後,土地評估費用由“企業付費”變為“政府買單”,進一步降低企業投資項目落地成本。
自開展“標準地”改革以來,滁州全市1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累計以“標準地”形式供地115宗、1.31萬畝,佔出讓産業用地總面積的64%,“標準地”改革進度位居全省前列。
“園區正在建設智慧化平臺,建成後可對‘標準地’項目實現從出讓到建設、生産經營全過程監管,讓營商環境更加公開透明、務實高效。”王海鵬説。
·編後·
“標準地”改革改變了傳統的工業項目供地模式,既減少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各類成本,優化營商環境,也有利於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引導培育産業聚集、升級。(安徽日報 記者 羅寶 通訊員 劉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