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黃山焦村鎮“稻漁共生”實現雙豐收
2022-05-26 10:32:33來源:黃山日報編輯:查宛昕責編:趙瀅溪

  “稻漁共生”立體種養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眼下,在黃山區焦村鎮千畝稻蝦基地裏,一幅起蝦、釣蝦、品蝦的休閒農事圖正徐徐展開。

  在焦村鎮章村村,黃山區五豐源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貞正在忙著起蝦籠。隨著蝦籠一點點露出水面,一隻只活蹦亂跳的大龍蝦映入眼簾。“這裡的龍蝦,肚皮白,腮白,表明是清水蝦。”陳貞解釋道,龍蝦個頭大、品質好,要得益於基地實行的“稻蝦種養”方式,以水田為基礎,採用生態養殖、綠色防控技術進行水稻、龍蝦“混搭”共生,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改善農業環境,提高畝均效益。

  陳貞説:“龍蝦生活在水裏,主要以浮游生物和一些幼蟲為食物,一舉消滅了水稻病蟲害。等到6月中旬7月初扦插水稻,7月中旬到7月底的時候,我們就會放一批蝦苗或者甲魚進去。”

  據了解,2016年註冊成立的黃山區五豐源種養專業合作社,利用稻田養龍蝦、甲魚、螃蟹等,開始了“稻漁共生”特色立體種養之路。基地通過“生態種養+旅遊觀光+農事體驗+科普教育+産品加工銷售”生産模式,有效提高了種養收益,延長了産業鏈條,實現了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隨著小龍蝦陸續上市,來這裡捕魚釣蝦進行農事體驗的人也越來越多。遊客汪旭説:“這裡的龍蝦個頭大,味道好,每次龍蝦一上市,我都會過來吃,回去的時候,還會給家人朋友購買一些。”

  目前,合作社稻漁綜合種養規模達1400畝,年産值達1500萬元。合作社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村民共同增收,村民在企業獲得務工收入超過100萬元。同時,陳貞還將“稻漁共生”的發展模式梳理總結出一套技術標準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發展生態農業帶來的紅利。

  一稻一蝦激起了焦村鎮鄉村振興的一池活水。依託稻蝦基地,該鎮已成功地連續舉辦了五屆“生態稻蝦美食節”,打響了“稻漁共生”品牌,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正勾勒出鄉村振興美好的未來。(黃山日報 歐陽如晨 周曉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