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滁州市南譙區:“讓更多人愛唱南譙民歌”
2022-06-20 09:50:16來源:安徽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一路景點多,遊客真不少,五湖四海都知曉……呦咦呦嚯嗨……”6月16日至17日,在滁州市南譙區大柳鎮綜合文化站民歌傳習基地舉辦的民歌傳習班上,不時傳出原生態的民歌聲和群眾的歡笑聲。《滁州一片新面貌》《幸福大柳我家鄉》《山歌好唱口難開》等南譙民歌經典曲目,在一遍遍口口相傳、切磋交流中,為更多人所傳唱。

  “南譙民歌是人民群眾在長期勞動、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藝術,曲調歡快、抒情、風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出現‘十里秧棵百里歌,唱起山歌做生活’的動人景象。”大柳民間藝術團團長、非遺傳承驛站志願服務隊成員王明華告訴記者,1957年3月,南譙民歌手胡文亮、李傳江被安徽省選拔進京參加第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匯演,民歌唱到了懷仁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作為地方特色非遺項目,曾有一段時間,南譙民歌傳唱者寥寥無幾。從2012年開始,南譙區借滁州市舉辦皖東民歌大賽、民生杯文藝調演、中國農民歌會等活動之機,挖掘、整理散落在民間的民歌曲目,並結合時代發展變遷,在詞曲和服裝、道具、唱腔、伴奏、伴舞等方面做適當創新,讓南譙民歌重回人們的視野。“通過成立大柳民間藝術團、設立民歌傳習基地、開辦民歌傳習培訓班,鼓勵扶持南譙民歌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進景區,參加各種演出活動,並積極申報省級非遺,無論在傳唱人數還是藝術水準上都有很大提升。”南譙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丁伯讓對記者説。去年,大柳鎮獲評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今年5月,南譙民歌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作為大柳鎮文化站老站長,今年75歲的王明華退休後繼續為弘揚傳承南譙民歌作著貢獻。他挖掘整理了150多首曲目,其中20首重新填詞,並成立大柳民間藝術團,把鎮裏的文藝骨幹聚攏在一起,創作、排練、演出。“現在每年還要新創作幾首,南譙民歌要傳承下去,必須與時俱進。”王明華説。

  在南譙民歌傳習培訓班上,61歲的區級非遺傳承人林佔芝正教學員演唱經典曲目《過山鳥》,一腔一調、一顰一笑頗具大家風範。“以前在超市上班的時候就喜歡唱,退休後更是閒不住,不僅參加市裏的文藝活動,還把南譙民歌唱到南京、合肥。”林佔芝告訴記者,她1989年就拜第一代南譙民歌手胡文亮為師,1993年參加皖中南民歌大賽獲得一等獎。“希望通過努力,讓更多人愛唱南譙民歌,讓農村文化活躍起來。”

  家住大柳鎮大柳社區的王玉梅天生一副好嗓子,過去唱過南譙民歌,後來因照顧家庭,10年沒有再唱。“現在孩子都上班了,我空閒時間也多了。聽説有南譙民歌傳習班,正合心意,想著把歌再唱起來。”王玉梅學得認真,一曲《十把剪子調》贏得老師和學員們喝彩。(安徽日報 記者 羅寶 通訊員 黃玉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