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徽合肥:保持生態底色 擦亮“最好名片”
2022-06-21 10:14:32來源:安徽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安徽合肥:保持生態底色 擦亮“最好名片”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621093243

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 攝 程兆

  為何建

  ——巢湖治理需天然屏障

  記者近日來到位於巢湖西岸的肥西縣三河國家濕地公園。漫步其間,涼風拂面。抬眼望去,近處水草搖曳,綠樹成蔭;遠處碧波盪漾,飛鳥翩翩。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肥東縣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蓄洪區巢湖大堤羅家疃段考察時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巢湖治理,濕地是天然屏障。“河口生態濕地是入湖河水的‘凈化器’。”指著眼前的“濕地修復工程演示模型”,合肥十八聯圩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闞韜介紹,環巢湖濕地群如同巢湖的“腎”,對巢湖起著凈化清潔的作用,在調蓄洪水、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把濕地保護修復作為巢湖內源治理的重要舉措,規劃建設環巢湖十大濕地,構築環巢湖水生態、水安全天然屏障。目前,十大濕地中已有九個完成了前期修復任務,累計完成投資58億元,種植喬木41萬株、灌木335.4萬平方米、水生植被892.3萬平方米。

  修復濕地,美景重現。如今,十大濕地環繞巢湖周邊,猶如一條閃耀的“翡翠項鍊”。走入合肥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眼前水草豐茂,鳥兒低飛,美不勝收。“公園濕地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也成為各種巢湖水鳥分佈最集中的地段。”該濕地公園運管部負責人汪皓介紹,公園累計投入2.1億元,完成濕地保護修復5000畝。

  怎麼建

  ——綜合施策打造濕地群

  在肥東縣十八聯圩生態濕地總出水泵站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冒著烈日與工期賽跑。“泵站即將封頂,預計下個月完工。”闞韜向記者介紹。

  為切實把濕地建設好,合肥市堅持規劃引領。按照流域規劃、系統治理理念,合肥市圍繞生境、水系、水質、水量等濕地保護的核心問題,以入湖河流、河口及灘塗濕地保護為重點,規劃建設環巢湖濕地群。在此基礎上,大力實施退耕、退養、退居“三退”行動,即對環湖一公里範圍內全部退出傳統種植模式;對十八聯圩、巢湖半島等濕地回收魚塘經營權,減少養殖業污染;開展村莊搬遷和房屋拆遷,減少生活污水排放。

  在推進過程中,合肥市向機制借“力”,建立推進專班,成立專門流域管理機構,實行巢湖湖(河)長制,構建巢湖治理項目庫,設立專項治理資金池,讓濕地群建設有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科學決策保障、資金投入保障和高效推進保障。向科技借“力”,組建巢湖研究院,加強巢湖綜合治理基礎研究,廣泛吸收國內外湖泊治理先進技術和生態修復經驗;與國家林草局調查規劃院等合作,編制完成《巢湖流域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導則》,構建天地空立體監測體系,實現濕地建設和保護動態監測評估。向“法”借“力”,編制實施《巢湖綜合治理綠色發展總體規劃》等,制定印發《環巢湖十大濕地建設計劃任務清單》,明確每個濕地保護修復目標、任務、措施;專門出臺《關於加強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的決定》,為濕地保護修復提供有力支撐。

  “環巢湖濕地建設,目前取得了階段性生態效應。”合肥市林園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濕地修復恢復面積達6.5萬畝,巢湖濕地資源植物數量已達562種,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前來棲息、繁衍。

  如何管

  ——創新模式常態化呵護

  走在合肥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身著統一制服的公園養護和管理人員隨處可見。“為保障公園高效運營,我們創新採取‘政府+國企’模式進行運營管理。”包河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園現已配備管理、巡護、養護人員220余人,實現了常態化、專業化、精細化管護。

  “濕地要建好,更要管護好。”三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管文華告訴記者,作為合肥首個“國字號”濕地公園,公園在濕地管理、科普宣教、科研監測等方面均進行了積極探索。“這裡我們每天都要巡查到,有問題及時清理,防止水葫蘆蔓延造成水環境破壞。”在公園核心區,管文華指著一處盛開著紫色水葫蘆花朵的池塘介紹道。

  管好濕地,須常態化推進。環巢湖各濕地建設單位紛紛亮出管養“組合拳”,如開展違法捕魚專項打擊,取消網箱養魚;做好衛生保潔,定期對沿線水面的外來物種、水面漂浮物等進行清理;與社區結對共建,吸納上岸漁民和失地農民從事綜合管養和安全巡護工作等。

  “濕地全面建成後,下一步重點就是管養。”合肥市林園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圍繞“水質”“水量”“水草”“水鳥”等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指標,強化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保護管理和生境營造。2022年起,合肥市本級將連續三年、每年預算安排約8500萬元,專項用於環巢湖十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構建濕地後期管養長效機制。

  “濕地建成之後,我們要在濕地佈置環境監測系統,定期開展水質監測、鳥類監測、植物監測等。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生態保育、生態培育,達到生態系統的和諧穩定,為巢湖這張‘最美名片’作出應有貢獻。”合肥十八聯圩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家政表示。

  怎樣用

  ——讓市民樂享“濕”意生活

  城市有濕地,生活多詩意。

  去花塘河濕地觀候鳥,在蘆溪濕地看夕陽,在月亮灣濕地欣賞蘆花似雪……“這裡一年四季都美不勝收!”在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不少遊客駐足感嘆。

  “把濕地保護好,就一定能發揮效益。”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周立志認為,在把握濕地自然規律基礎上,要在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上下功夫,以“濕地+”方式,帶動旅遊觀光、科普教育等,讓其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增強百姓獲得感。

  5月26日,合肥市政協巢湖綜合治理監督性調研組前往十大濕地調研並現場“支招”:在如期完成巢湖濕地建設任務的同時,實施構建巢湖生態廊道、搭建濕地智慧平臺、開展濕地科普宣教活動等舉措,探索濕地持續發展,讓更多的人走進濕地、關注濕地、保護濕地。

  在三河國家濕地公園宣教館內,5D影院、VR體驗等高科技展示項目,讓遊客身臨其境地走進濕地中。“下一步,我們將利用三河古鎮和濕地距離較近的優勢,將兩者串聯起來,實現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融合發展。”管文華告訴記者,他們擬將公園打造成集旅遊觀光、生態休閒、全民運動、文創開發、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生態公園。

  “接下來要探索研究濕地可持續利用模式,打通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化的實現途徑,努力實現發展‘高品質’和生態‘高顏值’有機統一。”合肥市林園局負責人表示。(安徽日報 記者 許根宏 許蓓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