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徽:辦好民生實事 增進百姓福祉
2022-06-21 10:14:13來源:安徽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安徽:辦好民生實事 增進百姓福祉

近日,合肥市廬陽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老人在練習鳳陽花鼓。近年來,該區加快建設與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打造先進的養老服務模式,先後獲得“全國養老服務示範活動示範單位”“全國老年工作先進區”“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等多項榮譽。 記者 徐旻昊 攝

安徽:辦好民生實事 增進百姓福祉

6月19日,省中醫院醫聯體專家合肥市五里墩街道工作室裏,醫生在為患者做診療。五里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省中醫院首次面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放的線上同步門診,通過該門診平臺,市民在家門口便可直接辦理三甲醫院掛號就診,檢查、用藥都不再受局限。記者 程兆 攝

安徽:辦好民生實事 增進百姓福祉

6月14日,懷寧縣小市鎮青年志願者在打掃剛散市的農貿市場。該鎮今年投資300萬元建成1100平方米農貿市場,方便周邊群眾的生活。通訊員 檀志揚 張冰 攝

  幸福生活離不開民生保障。多年來,安徽省堅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在全國率先實施民生工程,持續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水準,增進百姓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強調,要進一步增強民生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像落實發展任務一樣落實民生工作;2020年8月考察安徽時又強調,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推進民生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堅持傾聽群眾呼聲,連年開展項目公開徵集,吸納意見建議,不斷優化民生領域服務項目,解決民眾生産生活中遇到的新問題。2022年,聚焦群眾牽腸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新增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老年助餐、惠民菜籃子等項目,不斷增進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今年5月,我省發佈《暖民心行動方案》,從“小切口”入手,針對就業、餐飲、停車、養老、托幼、家政等領域的民生問題,又提出一系列暖心舉措。

  擴容增效,護航重點人群就業

  6月14日上午,一場國有企業專場招聘會在安徽大學磬苑校區舉辦,全省99家國企參加招聘會,提供崗位2639個。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徽財經大學等省內20余所高校、2200多名畢業生報名參加現場招聘。

  “這是我近期參加的規模比較大的一次現場招聘會,在這裡接觸到很多企業,對即將畢業的我們來説很及時。”安徽大學大四學生李想告訴記者,她應聘行政或者人力資源崗位,已與多家企業進行了溝通,遞交了簡歷。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前,安徽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平臺發佈的《202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顯示,近5年來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一直保持較高水準;去年我省高校畢業生達35.03萬人,超過70%的畢業生在省內就業。近年來,我省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多措並舉緩解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壓力,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強化困難幫扶。安徽省印發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實施方案,募集就業見習崗位,幫助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就業能力。推進勞務品牌建設,暢通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向二、三産業轉移就業,鼓勵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創業。

  安徽省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專場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促進退役軍人高品質就業。

  在全省開展“2022年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活動,幫助服務對象了解就業援助政策措施,使其中有就業需求的人員都能得到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都能享受就業援助政策,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今年3月,安徽省召開全省就業工作座談會暨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研究安排2022年就業重點工作。安徽省將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為目標,著力擴大容量、保障重點、強化培訓、提升服務、守住底線,堅持把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5月發佈實施的《暖民心行動方案》,將就業促進行動放在首位推進。此後,安徽省出臺《就業促進行動方案》,著力解決社區“三公里”內困難群體就業不充分、省域範圍內勞動用工信息不對稱等突出問題,為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更多暖心服務,促進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

  據了解,今年1月至4月,安徽省城鎮新增就業25.98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39.97%,超序時進度6.64個百分點。

  著眼“急難愁盼”,回應百姓關切

  “前不久,村婦聯主任上門發了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宣傳資料,説這是今年岳西縣實施的20項民生實事之一,要我們積極參加免費體檢。”安慶市岳西縣青天鄉三槐村51歲的村民王大姐説,這次檢查,她及時得到了治療,避免了病情惡化。

  同樣受益於民生實事的還有87歲的銅陵市民谷金林。“由於一個人生活,以前我吃飯都是湊合,現在食堂飯菜天天換花樣,可口、實惠。”近日,在銅陵市銅官區暉仁康復醫院食堂,正在用餐的谷金林説,紅燒魚塊、紅燒肉、蒜苗肉絲、包菜粉絲,4個菜加米飯只要8塊錢,他幾乎天天到食堂用餐。

  一次免費檢查、一頓可口飯菜,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是關乎人民群眾生活的大事。近年來,我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准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多做群眾天天有感的實事,為人民謀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來,安徽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推進老年助餐工作,建設完善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設施,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有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設施791個。出臺《老年助餐行動方案》,要求2022年底,全省助餐服務供給能力滿足不少於200萬老年人的就餐服務需求。建立省市縣聯動、穩定增長、保障有力、動態調整的教育投入長效機制,健全各類公辦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和生均撥款制度,2021年新增幼兒托位3.2萬個,完工公辦幼兒園299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應助盡助”。

  設立專項財政資金、發行專項債,引導市縣和社會資本加大住房投入力度,2021年全省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5.3萬套,基本建成13.6萬套,農村危房改造7062戶。引導居民通過直接出資、使用物業專項維修資金、讓渡小區公共收益等方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完成改造老舊小區1332個。支持基層衛生健康人才培養、社區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網已經建成。

  情係困難群眾,兜牢民生底線

  近日,在六安市裕安區新安鎮楓廟村,村民田承兵在自家蔬菜基地澆水、施肥。去年4月,他聽村幹部介紹“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民生工程政策,6月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習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此後,整天在自家蔬菜基地忙碌著。

  “種植蔬菜以前,家裏生活很困難,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如今,普通蔬菜純收入每年大約5萬元,大棚蔬菜純收入每年3萬元,去年國家又給了4000元的産業補貼,一年有8萬多元收入。”田承兵説。在政策幫扶下,他已成為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近年來,安徽省通過多個民生項目,扶持就業創業、給予各類補貼,為許多像田承兵一樣的困難人群解決了生活難題。同時,還在補助方面給予幫扶。去年以來,我省積極修訂完善低保、臨時救助操作規程和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等制度規定,制定《安徽省低收入人口認定及救助暫行辦法》等相關配套措施,提升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水準。2021年,我省下達省以上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77.8億元,並對282.7萬困難群眾開展動態監測,確保應保盡保。

  做好民生工作,要為困難群眾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今年,我省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提出當居民消費價格單月漲幅達到一定標準時,將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補貼。全省城鄉低保對象208.9萬人、特困供養人員34.7萬人,全省低保平均標準增長4.5%,社會救助保障標準不斷提高。

  民生之事細如沙。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溫馨的住所,一條好走的鄉村路……事事連著千家萬戶,件件關乎百姓冷暖。安徽省將持續不斷改善民生,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安徽日報 記者 朱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