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爭創種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合肥印發種業之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2022-06-22 10:53:07來源:合肥晚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實施龍頭企業培育、重大平臺建設、領軍人才引育、種業之都佈局優化、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等五大計劃,到2024年,初步形成“種業之都”基本框架……近日,合肥市印發合肥《種業之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根據行動計劃,合肥將力爭到2024年,選育具有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的突破性品種10個以上;全市種業銷售額突破150億元,躋身全國前三強,新增上市種業企業2家以上。

  培育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品牌10個以上

  根據行動計劃,合肥將聚力培育種業行業領頭雁,鼓勵荃銀高科、豐樂種業、皖墾種業等重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到2024年,荃銀高科等進入全球種業10強,豐樂種業、皖墾種業等分別進入全國5強、10強,富煌三珍等成為水産良種領軍企業。打造種業知名品牌10個以上。

  打造種業上市公司合肥板塊,到2024年新增上市種業企業2家以上,總數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合肥將推動皖墾種業、江淮園藝、安徽國豪、豐大種業等種業企業上市,量身定制上市輔導服務。

  在加強種業國際合作方面,合肥將積極對接拜耳等國際種業巨頭,爭取在合肥設立區域性中心;努力引進施爾豐等全球食用菌菌種生産巨頭,提升菌物生産、銷售市場競爭力。

  重大平臺建設爭創種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重大平臺建設方面,合肥將爭創種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種業新型研發機構,創建種子品質檢測公共服務平臺。

  合肥將依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先正達集團作物科學(合肥)創新中心、安徽省生物育種技術研究平臺、合肥智慧育種加速器,單獨或聯合爭創國家重點實驗室。

  與此同時,合肥將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創建安徽省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和中國菌物創新研發中心,遴選條件成熟的創新(研發)中心申報新型研發機構。

  領軍人才引育集聚種業戰略性人才團隊

  種業振興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根據行動計劃,合肥將依託中國菌物谷,引進菌物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利用種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積極爭取引進種業領域院士1~2人;建立和完善院士工作站5個以上,集聚種業戰略性人才團隊。

  合肥將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種業企業引進種業領域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創建高層次團隊3~5個,聚力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支持種業高層次科技人員到企業兼職兼薪,帶成果和帶項目創辦、領辦企業。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發團隊實施種業科技成果轉化轉讓,加速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和産業化。

  此外,合肥將積極引進和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懂經營、善管理、敢開拓、勇創新的種業領航企業家。到2024年,培養國家級領軍人才2人以上,省、市級領軍人才20人以上,高級人才50人以上。

  種業之都優化佈局引進全球菌物頭部種業企業

  根據行動計劃,未來幾年合肥將打造“雙谷”創新引擎,建設“二園”産業集群,推動“兩中心”協同發展,構建“N基地”支撐體系。

  據介紹,合肥將打造數字育種産業互聯網,並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依託中國菌物谷院士團隊研發和産業化創新的優勢,將合肥打造成國內領先的食藥用菌高端産業集聚地。到2024年,在合肥智慧農業谷孵化科技型涉農企業不少於20家,中國菌物谷引進全國乃至全球菌物頭部種業企業5家以上。

  在産業集群方面,合肥將打造以水稻為重點的廬江郭河現代種業産業園、以瓜菜、小麥為重點的長豐吳山種業産業園。

  此外,合肥還打造環大蜀山種業創新中心,致力培育突破性新品種;打造巢湖流域種糧一體化示範服務中心。

  種質資源收集保護收集保存農業種質資源400份以上

  農業種質資源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合肥將支持省農業種質資源中心庫建設,創建中國菌物種質資源庫,開展地方特色種質資源收集保護。

  根據行動計劃,合肥將全力配合安徽省農科院加快推進種質資源中心庫項目建設,確保2024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在長豐縣創建全球首個收藏量最多、標準最高的菌物種質資源庫。到2024年,全市新收集保存主要農作物、畜禽水産等農業種質資源400份以上。(合報全媒體記者 周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