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合肥加速駛向“新能源汽車之都”
2022-06-23 10:47:17來源:合肥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大眾安徽預計明年下半年實現量産投産 合肥加速駛向“新能源汽車之都”

  汽車産業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已成發展大勢。

  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合肥,近年來在這一賽道跑出“加速度”,一路馳騁“喜事連連”。

  6月22日上午,大眾安徽首臺白車身下線,合肥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再迎重要里程碑。

  用時不到一年!再次彰顯“安徽速度”

  當天上午11時30分,大眾安徽首臺白車身於其MEB工廠的全新車身車間下線,標誌著大眾安徽首款新能源車型的試製生産取得重要進展。大眾安徽正在全速推進生産工作,預量産車將於今年下線,2023年下半年實現量産投産。

  大眾安徽全新的車身車間坐落于合肥經開區,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大眾安徽CEO葛皖鏑博士表示:“在MEB工廠開始建設僅約一年後,我們就完成了首臺白車身的下線,這標誌著我們向預製生産目標更進一步。在合作夥伴們始終如一的支持下,我們成功克服了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按時推進生産計劃,再次彰顯了‘安徽速度’。”

  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大眾安徽發展得到了安徽省及合肥市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隨著大眾安徽持續建設涵蓋製造、研發、測試、銷售和行銷以及客戶服務在內的完整價值鏈,公司將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年産14.5萬輛!産業鏈條日趨完善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更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佈局。

  合肥汽車産業基礎良好。近年來,合肥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作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提質擴量增效的重要抓手,堅持高端引領、龍頭帶動,著力構建整車技術先進、關鍵零部件安全可控、基礎設施健全、場景應用豐富的産業體系。

  産業鏈條日趨完善。當前,合肥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集聚上下游規上企業305戶,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的完整産業鏈;擁有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巨一科技、華霆動力、銳能科技等一批産業鏈龍頭企業,覆蓋電池、電機、電控、自動化、材料等核心領域。近三年來,合肥累計簽約新能源汽車産業重點項目158個,總投資1411億元。其中,2021年簽約重點項目52個,總投資976.43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

  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截至目前,合肥建設汽車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60家,並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在關鍵技術領域支撐産業發展。江淮汽車蜂窩電池技術、蔚來高性能電機、國軒高科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等核心技術走在世界前端。

  應用推廣縱深推進。我市相繼建設合肥公共交通智慧網聯示範線、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無人駕駛體驗中心,開放白犀牛、京東、新石器等無人物流車測試運營。建成各類充電設施6.4萬個,初步形成了市區2公里充電服務圈,日均可服務約15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2021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産量達14.5萬輛,同比增長148%。今年1~5月,合肥市實施汽車産業鏈項目數79個,總投資額1537億元。

  5000億元産業!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力爭到2025年全産業鏈産值突破5000億元,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躋身全國汽車製造業第一梯隊!合肥目標篤定。

  堅持引培並舉,構建核心技術突破、産業配套合理、應用示範推廣、標準體系完善的發展格局,合肥正全面發力——

  持續壯大産業規模。圍繞現有整車及産業鏈重點企業,制定汽車産業鏈招商圖譜和指南,實施“一企一策”,精準“雙招雙引”;完善重大項目統籌招商機制,建立汽車産業招商信息共享平臺,推進市場化招商、園區招商合作。

  加快産業人才引育。支持龍頭企業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平臺;通過“雲聘會”“智匯合肥高校行”等品牌活動,重點引進汽車行業領軍人才、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勵在肥高校院所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符合産業發展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全力抓好試點建設。在“換電”試點方面,著力培育蔚來、奧動、澤清等國內知名換電企業,力爭到2023年,推廣換電車輛1萬輛,建設換電站80座,形成10分鐘換電服務圈;在“雙智”試點方面,加快佈局一批5G通信基站,打造合肥港、合肥南站、駱崗公園、下塘鎮智慧網聯示範區等一批場景應用項目,開放城市道路500公里以上。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奮力拼搏,合肥新能源汽車産業未來可期。(合肥日報 記者 華新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