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打傘破網 安徽發佈掃黑除惡鬥爭“成績單”
2022-06-28 20:27:4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查宛昕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安徽消息(查宛昕):“自去年以來,全省共打掉涉黑組織21個、涉惡犯罪集團124個、涉惡犯罪團夥118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013人,破獲刑事案件4118起,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産34.8億元。”在6月28日舉行的安徽省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安徽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省掃黑辦主任張明介紹,按照公安部關於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的部署要求,安徽省公安機關迅速採取行動,依法嚴厲打擊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今年1月-5月,全省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等九類常見的涉黑涉惡類案件發案同比下降31.2%。

  壓倒性態勢持續鞏固 堅實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保障支撐

  在安徽省委的高度重視下,安徽省委政法委在全國率先設立掃黑除惡工作處。各省轄市黨政主要領導、省直成員單位“一把手”切實扛起政治責任。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有5個省轄市成立專門機構、批復專項編制,阜陽市8個縣(市、區)全部成立了專門機構、批復專項編制,省直各成員單位均保留工作專班,常態化掃黑除惡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工作保障得到了切實加強。

  以3起全國掃黑辦重點督辦案件為牽引,安徽省掃黑辦先後對17起重大涉黑涉惡案件掛牌督辦,向10個省轄市發出《督辦單》,帶動形成了對黑惡勢力的強大攻勢。安徽創新出臺《安徽省重大涉黑涉惡案件“一案三通報”協同聯動工作機制(試行)》,細化完善信息共享、情況通報、協同辦案等標準流程,推動省掃黑辦與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通力協作、緊密配合,強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與掃黑除惡“打傘破網”統籌推進,深化紀法銜接,立案查處涉黑惡腐敗及“保護傘”505件701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55人,移送檢察機關79人。

  加強重點領域區域專項整治 涉黑涉惡案件辦理質效穩步提升

  安徽省掃黑辦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針對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有力有效,對電信詐騙、養老詐騙、拐賣兒童等違法犯罪露頭就打,嚴防亂生惡、惡變黑,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工作以來,累計打掉網絡涉黑惡犯罪團夥42個,立案查處涉礦案件192件,打掉“沙霸”“礦霸”等黑惡犯罪團夥12個;下發新型電信網絡詐騙預警信息415萬餘條,為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7700余萬元;開展集中整治道路運輸違法行為“春雷行動”,高速公路超限超載率趨近於零,智慧監管模式被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向全國推廣。

  在防範整治農村地區黑惡犯罪領域,安徽省連續兩年部署開展“村霸”等黑惡勢力及基層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打擊農村地區黑惡犯罪“鐵拳行動”等,制定《關於夯實築牢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防範和整治“村霸”問題的意見》分工方案,摧毀農村地區黑惡犯罪團夥6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87人,破案694起,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及“保護傘”135人,集中整頓439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為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安徽省高院院長、省檢察院檢察長帶頭擔任審判長、公訴人,帶動市縣兩級法檢部門主要領導領辦案件,確保辦案質效,起訴涉黑涉惡案件147件992人,一審審結126件759人、二審審結110件1208人。健全完善涉案財物處置機制,加大涉黑惡案件財産執行力度,執行到位金額達38.92億元,到位率94.44%。安徽省掃黑除惡鬥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加強統籌協調,先後組織開展了兩輪全覆蓋特派督導,推動常態化掃黑除惡均衡發展。

  持續營造掃黑除惡良好氛圍

  安徽省創作了一批高品質的普法劇、微視頻等原創作品,形成了防範打擊黑惡犯罪的強大聲勢,組織掃黑辦及紀檢監察、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六部門同堂培訓,省級政法單位累計舉辦7場專題培訓班,一線辦案幹警1.3萬餘人次接受培訓。《法治日報》、《民主與法制》等中央媒體報道安徽省掃黑除惡新聞稿件138篇,持續釋放“掃黑除惡永遠在路上”的強烈信號,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掃黑除惡工作的知曉率、參與感和滿意度,營造掃黑除惡良好氛圍。

  下一步,安徽各級各有關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國掃黑辦“十件實事”,按照“暢通舉報通道不遲滯、打早打小不鬆勁、追逃緝捕不停頓、打傘破網不手軟、特派督導不間斷、普法力度不減弱、主動擔當不懈怠”的工作要求,指導推動全省紮實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持續推動常態化機制化掃黑除惡鬥爭向縱深發展,加快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安徽、法治安徽,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