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 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安徽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安徽省地方金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計八章六十二條,將加強地方金融組織經營行為規範、強化地方金融組織的監督管理、促進地方金融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加強地方金融組織經營行為規範
為了保障地方金融組織安全平穩運行,防控金融風險,《條例》對地方金融組織的準入、備案、報告責任、禁止行為以及市場退出等作出了一系列規定。《條例》規定設立地方金融組織,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經批准取得相關金融業務許可或者試點資格。
規定地方金融組織發生設立分支機構、合併、分立等事項,應當向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備案。規定地方金融組織應當向所在地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報送業務經營情況報告、統計報表等材料;報告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經營管理、財務狀況、風險控制或者資産安全等重大事項及其處置情況;報告發生流動性困難、重大待決訴訟或者仲裁、主要負責人下落不明等重大風險事件。
同時,規定地方金融組織不得從事吸收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存款,出借、出租許可證件或者試點資格取得文件,非法受託投資、自營或者受託發放貸款等活動。規定地方金融組織不再經營相關金融業務的,應當按照規定提出書面申請或者報告,並提交資産狀況説明以及債權債務處置方案等材料;地方金融組織解散、破産或者不再經營相關金融業務的,依法登出相關金融業務許可或者取消試點資格,並向社會公告。
強化地方金融組織的監督管理
為加強地方金融組織監管,做好行業風險防範工作,促進行業健康規範發展,《條例》作出多方面規範,持續強化對地方金融組織的監管。
《條例》明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針對不同業態的性質、特點制定和實施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規定多種監管方式和措施,明確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督管理要求,對地方金融組織的經營活動實施監督檢查;明確監督檢查可以採取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督管理等方式;明確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根據需要,可以與地方金融組織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等進行監督管理談話;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建立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領域的信用管理制度;發現地方金融組織涉嫌違反國家和省監督管理要求的行為或者存在其他風險隱患的,應當採取責令限期改正、向利益相關人進行風險提示等措施。
防範和處置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對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為強化金融風險防範,《條例》規定: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金融領域風險研判、決策風險評估、風險防範協同、風險防範責任等機制;運用地方金融信息系統,對金融風險進行實時監測、識別、預警和防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依法建立風險防控的業務規則和管理制度,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開展應急演練。
為強化金融風險處置,《條例》明確: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監督管理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村鎮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已經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金融風險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協助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駐皖機構開展風險處置工作。省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全省農村商業銀行風險處置責任,建立健全相應工作機制。地方金融組織的業務活動已經形成重大金融風險的,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可以採取責令暫停增設分支機構等風險處置措施。地方金融組織的重大風險無法消除或者不能恢復正常經營能力的,依法登出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試點資格。
防範和處置非法金融活動
加強對非法金融活的防範和處置,齊抓共管、群防群治,對於防範化解風險,保護群眾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條例》規定:明確非法金融活動防範與處置工作應當遵循防範為主、打早打小、綜合治理、穩妥處置的原則。
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建立非法金融活動監測預警機制,發揮網格化管理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非法金融活動的監測預警。
明確行業主管部門、監督管理部門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和本行業、本領域風險排查、監測預警;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監測非法金融活動,報告發現的線索;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加強對用戶發佈信息的管理;廣告經營者、廣告發佈者履行查驗義務、核對義務。
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非法金融活動處置中的責任和義務;明確非法金融活動經依法認定後,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等停止為非法金融活動提供服務;有關信用管理部門應當依法採取信用管理措施;非法金融活動未構成犯罪的,批准機關、主管單位、組建單位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監督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的組織和個人清理債權債務。
促進地方金融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地方金融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促進地方金融又好又快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條例》作出以下規定:明確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金融發展規劃。明確推進構建地方風險投資、銀行信貸以及權益類交易市場等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推動建立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明確支持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鼓勵金融要素投向重點産業、重點項目和重點領域,服務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建設。鼓勵發展供應鏈金融,提升産業鏈整體金融服務水準。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融資對接機制。
明確加大金融機構引進力度,加強對本省金融機構的政策扶持;將金融人才培養和引進納入人才支持政策體系。加強金融信用環境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對其認定的信用狀況良好的市場主體在貸款授信、費率利率等方面給予優惠或者便利。(記者 汪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