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保山這十年”系列發佈會施甸專場圓滿舉行
2022-09-22 17:16: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科責編:李金秋

  9月21日,保山市舉行“保山這十年”系列新聞發佈會·施甸專場新聞發佈會,施甸縣委、縣政府有關負責人就施甸縣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進行發佈,並回答現場記者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施甸縣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楊善洲精神,持之以恒轉變作風、提升效能,頂住壓力砥礪前行,迎難而上突破困局,如期實現脫貧摘帽,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縣上下激蕩著榜樣力量、傳唱著英雄讚歌、開啟著生態“稻”路、孕育著綠色“硒”望。

“保山這十年”系列發佈會施甸專場圓滿舉行_fororder_1

施甸專場新聞發佈會現場

  抓産業、增動力 經濟發展更可持續

  十年來,施甸縣經濟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平穩增長,2021年,實現生産總值100.2億元,是2012年的2.64倍,年均增長8.8%。

  農業發展從“散”到“聚”,“種養加銷”産業鏈條基本構建。現代種業産業園建設項目穩步推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達31戶,市級以上示範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46個、114個,農業“小巨人”領軍企業2戶,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2個,完成“三品一標”産品認定34個。實現第一産業增加值28.5億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長6.6%。

“保山這十年”系列發佈會施甸專場圓滿舉行_fororder_2

哈寨民族廣場載歌載舞

  工業發展從“慢”到“快”,“三力齊聚”發展態勢基本形成。吸引山東邦基、光築農業、華新等企業入駐,園區經濟成為工業中堅力量,以綠色食品為基礎、綠色建材為主導、綠色能源為輔助的現代綠色工業體系逐步完善,工業發展活力、動力、潛力更顯。實現第二産業增加值27.6億元,是2012年的2.53倍,年均增長9.7%。

  旅遊産業從“無”到“有”,“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基本成形。成功創建善洲林場4A級景區、石瓢溫泉和姚關野鴨湖3A級景區,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選首批“中國紅色地標”、怒江抗戰江防遺址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何元鄉獲批雲南省首個“全國地質文化鄉”。實現第三産業增加值44.1億元,是2012年的2.91倍,年均增長9.4%。

  抓保障、惠民生 社會事業更暖人心

  施甸縣建立脫貧攻堅“1+N+N”責任體系,中煙公司、上海閔行區、西安交大、中國地大及省市縣各級各部門5700余名幹部與農戶全覆蓋結對幫扶,舉全縣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實現90個貧困村、21591戶91170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建成34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5141戶21939人貧困人口搬入新居。實現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67元、13517元,分別是2012年的2.09倍、2.99倍。

“保山這十年”系列發佈會施甸專場圓滿舉行_fororder_3

善洲林場

  累計投入資金7.08億元,新建、改造校舍44.28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學校運動場37.6萬平方米,新建社會體育運動場12.6萬平方米,新增設施設備價值8238.35萬元。縣職教園區啟動建設,縣一中、縣示範小學順利搬遷辦學,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全面加強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穩步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和零差率銷售,啟動縣中醫醫院遷建項目,縣人民醫院實現部分搬遷,縣婦幼保健院和4個鄉鎮衛生院完成整體搬遷,7個鄉鎮衛生院完成改擴建,建成138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

  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保障水準穩步提升,實現民生兜底保障網“網底不破”、應保盡保。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的氛圍日漸濃厚,被評為省級托養工作先進縣、教就(殘疾人教育就業)工作先進縣;通鄉、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100%,開通城市、城鄉公交線路5條,行政村班車通達率達100%。全力推進穩就業、保就業工作,累計開發就業崗位4萬個,城鎮新增就業3.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5.02萬人次;累計創建國家、省、市級文明單位107個。

  抓項目、補短板 綠美城鄉更富生機

  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710億元,年均增長33.1%。城南、城北兩個農貿市場和文化廣場、靖花苑、月潭公園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建成城市道路44條、綜合管廊24.3公里,改造老城區道路18條,建成實施施甸河生態治理項目3.5公里,“兩違”建築實現存量清零。城鎮建成區面積從12.47平方公里擴大到19.73平方公里,其中縣城建成區面積從3.5平方公里擴大到8.4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21、28個百分點,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平方米增加至12.2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從30.75%增長到100%。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省級生態文明縣。

“保山這十年”系列發佈會施甸專場圓滿舉行_fororder_4

施甸溫泉隨處可見

  中緬油氣管道建成通氣,結束了施甸不通管道氣的歷史。建成四大山風電場、何元大坡山並網光伏電站、水長木瓜山並網光伏電站,開工建設施甸中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被納入國家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縣,電網覆蓋率達100%。寬頻網絡實現“村村通”,4G網絡實現重點區域全覆蓋,縣城基本實現5G信號全覆蓋,“智慧施甸”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規劃建設A3級通用機場,已取得選址評審報告並完成可研初稿編制。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善洲小鎮、擺榔金布朗風情小鎮被列入全省一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啟動12個精品示範村及32個美麗村莊建設項目。

  河(湖)長制、“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等工作深入推進,施甸河整治成效明顯,城鄉垃圾實現集中收處全覆蓋,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蔣家寨水庫、紅谷田水庫被評為雲南省最美河湖。污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縣和1個國家級環境教育基地(善洲林場)、6個國家級生態鄉鎮。

  抓改革、促和諧 發展環境更趨優化

  施甸設置“綜合服務”窗口及推行綜合集成服務,“營改增”政策全面落實,“一件事一次辦”“企業開辦綜合服務”“跨省通辦”等“一窗受理、一窗辦理”模式全面鋪開,上下聯動、覆蓋全域的“15分鐘政務服務圈”全面構建,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累計引進市外國內到位資金716.85億元,年均增長16.08%。市場主體從2903戶增至17529戶,年均增長22.11%。

“保山這十年”系列發佈會施甸專場圓滿舉行_fororder_5

楊善洲事跡陳列館

  建成施甸縣電商服務中心1個、鄉級服務站13個、村級服務點75個,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完成;“五道防線”經驗在全國推廣,“一村一律師法律顧問”和“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實現全覆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工作推進有力,累計創建各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47個、教育基地4個,累計命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個、“中國傳統村落”12個、“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5個、“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小鎮”1個。

  抓黨建、提士氣 黨的建設更加有力

  施甸將楊善洲精神融入全領域黨建,採取1個鄉鎮黨校、2個實訓基地、7種教學方式的“1+2+7”模式,打造13條紅色主題教育線路,以“課題式探索+小切口”指導方式,打造省級示範黨支部6個,完成黨支部達標創建846個;縱深推進作風革命效能建設,圍繞“一套機制”“兩個提速”“三級走遍”“四到一線”,“沉下去”摸清情況,“跑上去”彙報對接,“走出去”學習借鑒,爭做楊善洲式的好黨員好幹部氛圍日漸濃厚。

  人才引育工作不斷強化,雲南兩係雜交水稻種業創新(施甸)中心、雲南省農科院“李小林專家工作站”掛牌,聘任國家雜交水稻中心主任唐文幫等8名專家為産業發展顧問,設立3個招才引智工作站。抓實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139個村(社區)年內可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目標。(文/圖 楊磊 蘇紹章 杜海生 毛忠芹 段茸茸 瞿柯楠 尹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