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助農穩産、降污減碳、科企合作——“三本賬”透視節水抗旱稻
2022-09-29 18:19:31來源:新華社編輯:查宛昕責編:趙瀅溪

  金秋時節,江淮大地秋收正酣。一台臺收割機穿梭在稻田裏,不少種糧大戶感慨,“這一季糧食收穫不易啊!”

  作為我國南方地區主糧作物的水稻,生長期需水量大,一旦持續高溫疊加供水不足,産量將受到影響。

  9月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的2022年全國節水抗旱稻現場觀摩與技術研討會上,記者注意到,與需水量大的傳統水稻不同,節水抗旱稻不僅耐旱性強而且産量較有保證。在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牛寨村淮西現代農業示範園的節水抗旱稻試驗基地,種糧大戶和育種專家齊聚,從“三本賬”看節水抗旱稻。

  第一本賬:糧農算出增收賬

  望著沉甸甸的谷穗低垂著等待收割,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牛寨村種糧大戶陳磊説,相較于其他水稻品種,種植節水抗旱稻只需要在抽穗灌漿時進行兩次引水潤田,至少可以節省三成水量。“這對水資源相對緊張的江淮分水嶺地區來説,用的水少了,不僅省了水費,還可以節約使用泵機抽提水所需的電費,算下來一季稻每畝可以節省約50元。”陳磊説。

  這位“90後”種糧大戶去年種植了300畝節水抗旱稻,今年擴大到1000畝。在他看來,“減損就是增收。”陳磊説,雖然種子成本高了一些,但把糧食收到家、賣出好價錢,這一季就是賺了。

助農穩産、降污減碳、科企合作——“三本賬”透視節水抗旱稻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929135054

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牛寨村種糧大戶陳磊種植的節水抗旱稻。新華社記者 汪海月 攝

  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介紹,正常年景,節水抗旱稻平均畝産可達650公斤至700公斤。羅利軍表示,節水抗旱稻不僅可像小麥一樣“旱直播旱管”,也可“水直播旱管”,所以在低窪易澇地、山坡地、灘塗地等灌溉條件、土地條件複雜的地區,種植節水抗旱稻也能為農民帶來增收。

  第二本賬:田間管理節本降污減碳賬

  大會現場,羅利軍介紹,節水抗旱稻今年已在安徽推廣約150萬畝。在陳磊看來,節水抗旱稻能持續推廣還得益於肥料需求量較低,“每畝較傳統水稻田平均減少施肥量約30%,今年化肥價格漲得厲害,這又為我們省了一筆。”陳磊説。此外,節水抗旱稻的殺蟲劑和除草劑用量更少,有助於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羅利軍表示,根據在上海市金山區做的節水抗旱稻研究,節水抗旱稻每畝尿素投入較常規水稻低76%,總磷和總氮的釋放量與常規水稻相比,分別降低38%和71%。

  稻田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也是此次全國節水抗旱稻現場觀摩與技術研討會關注的焦點。上海低碳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勝在研討會上表示,通過實測發現,節水抗旱稻與普通水稻相比,可以減少90%的甲烷排放。

  第三本賬:科企合作算好種業創新賬

  羅利軍在大會上表示,水稻産量高但需水量大,旱稻産量低但對水的需求量小,如果能培育出既高産又節水的新品種,將滿足農業生産的需求,這驅使著他攻關研發節水抗旱稻。

助農穩産、降污減碳、科企合作——“三本賬”透視節水抗旱稻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929135154

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在2022年全國節水抗旱稻現場觀摩與技術研討會上做發言。新華社記者 汪海月 攝

  水稻育種“十年磨一劍”。20世紀末以來,羅利軍帶領科研團隊將現代水稻優質特性和旱稻的抗旱耐旱特性結合,通過雜交育種創新,最終研發培育出節水抗旱稻。他們團隊聯合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完成的“水稻遺傳資源的創制保護和研究利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好種子需要好推廣。”承擔節水抗旱稻轉化應用的安徽豐大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技術部門負責人汪華春説,通過建立示範田、召開觀摩會、為農戶算“經濟賬”等,“科技種”得以在農田中廣泛種植。

  據了解,合肥正致力打造“種業之都”,將把發展現代種業納入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規劃當中,通過謀劃設立現代種業專項基金等,讓種子行業持續迸發創新活力。(新華社記者 汪海月、水金辰、劉曉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