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滁州市來安縣舜山鎮林橋村苗農正在修枝塑形。 攝影 呂華
金秋時節,寧國市南極鄉農民忙著曬秋。 攝影 李曉紅
10月9日,安慶市岳西縣天堂鎮石橋社區秋色迷人,呈現出一幅山村特有的絢麗畫卷。 攝影 吳均奇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走出一條具有安徽特色的脫貧路徑,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在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安徽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在促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群眾過上小康生活
10年前,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村民陳澤申住在山上的小土屋裏,與孫子相依為命,守著幾畝薄田艱難度日;10年後,陳澤申搬進新樓房,吃上了“旅遊飯”,在家門口接待遊客,售賣農産品,還兼職村裏的公益性崗位,孫子在省城工作,一家人日子紅紅火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安徽考察,深入貧困地區,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總書記囑託,帶領全省上下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譜寫了戰勝貧困圓夢小康的壯麗篇章。
48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這十年,江淮大地徹底告別絕對貧困,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皖北地區和沿淮行蓄洪區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徹底解決。貧困群眾穩定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全部納入綜合醫療政策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514萬人次,完成34萬戶貧困戶危房改造,貧困家庭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放心水”、基本醫療有了保障,孩子們都能有學上,過上了實實在在的小康生活。
這十年,貧困群眾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生活水準實現歷史性提升。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788元增至2020年的14763元、翻了一番多;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2132元增至2020年的11659元,增長近5倍。
這十年,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顯著提升,整體面貌煥然一新。累計建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7.2萬公里、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5.4萬公里,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累計投資170億元加強貧困地區農村電網建設,在全國率先完成村村通動力電工程;貧困地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2%,較2015年底提高23.7個百分點;行政村全部通寬頻,光纖網絡和4G網絡實現全覆蓋。過去長期困擾基層的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飲水難、通信難等老大難問題有效解決,鄉村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脫貧成果持續鞏固
好日子再上一層樓
安慶市太湖縣天華鎮馬廟村41歲的脫貧戶黃轉青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因患有先天性弱視,外出務工處處受限,前些年在外擺過地攤、做過銷售,日子過得較難。
2019年,黃轉青回到家鄉太湖縣,在駐村工作隊幫助下,幹起土豬養殖,如今他的養殖事業紅紅火火,肥豬滿圈。“現在有10頭豬,一頭豬養10個月就能出欄,長到100多公斤,可以賣到三四千元,年收入兩三萬元。”黃轉青告訴記者,現在妻子在外打工,他在家養豬,照顧兩個孩子,加上各項政策兜底,生活很安穩。
“養豬有3000塊錢産業補助,村裏還幫我買了防貧保,給我的養殖上了保險。孩子們上學,有教育幫扶政策,學費基本上不用愁。”黃轉青説。
自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來,安徽省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任務,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讓脫貧群眾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安徽省委、省政府高位推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築牢返貧防線。建立健全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優化設置村組網格23.96萬個、遴選網格員24.11萬人,及時將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識別為監測對象,全省共識別監測對象9.65萬戶、26.7萬人,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七成以上的監測對象已穩定消除風險。
同時,安徽省加強低收入人口監測管理和及時幫扶,健全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基礎數據庫,確保幫扶對象及時發現、及時納入、及時幫扶。截至7月底,全省農村低保對象172.94萬人、特困人口32.86萬人,人均低保補助水準和特困人員供養水準分別為457元/月、903元/月,農村臨時救助水準達2289元/人次。
通過産業強、就業穩、主體帶等10項舉措,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2021年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13618元、增長16.8%,高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個百分點;3000個出列村村均集體收入44.42萬元、增長31.3%;今年上半年,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879元,比全國高3017元,絕對值在脫貧縣農村住戶監測調查的22個省(區、市)中位列第一。
兩大戰略有效銜接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
10月4日,秋雨時至,皖南山區天氣轉涼,在宣城市涇縣茂林鎮唐裏村皖南大峽谷激情漂流點,碧水潺潺,竹林悠悠,優美風景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遊玩。
“這幾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是漂流的遊客還是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暑假共接待遊客5萬多人,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項目負責人鄭興華來自浙江省安吉縣,他告訴記者,漂流項目落戶唐裏村後,人氣興旺,還帶動當地村民40多人就業。
村民姚興農在這裡做護漂員,一年穩定收入四五萬元。“現在旅遊人氣旺,我老婆在家裏開了一家農家樂,一年也能收入十幾萬元。”姚興農高興地説。
戰勝絕對貧困後,“三農”工作重心轉向鄉村振興。安徽省推進兩大戰略有效銜接,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構建起黨委農辦、農業農村部門、鄉村振興部門“三位一體”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將全省104個縣(市、區)分為先行示範區、正常推進區、持續攻堅區,分類梯度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在政策銜接上,安徽省切實抓好財政投入、金融服務、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和社會幫扶等主要幫扶政策銜接,制定出臺60項銜接政策,構建起“1+33+N”有效銜接政策體系。將20個原國家級貧困縣確定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統籌各類資源傾斜支持。
通過深入實施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脫貧人口穩定就業、農村生態保護、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五大提升行動”,全面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發展動能。目前,全省3000個脫貧村實現産業幫扶項目全覆蓋,82.8%的脫貧戶發展了産業項目;實現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就業195.4萬人,大力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24.59萬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就地就近就業;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6%,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76.5%;農村供水供電、交通道路、寬頻網絡和學校醫院等設施加快建設,農村民生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今年以來,安徽省深入推進“兩強一增”行動,鄉村産業加快發展。科技特派員實現行政村服務全覆蓋,農業全程機械化加快推進,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同時,鄉村建設行動有力有序推進,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鄉村治理體系逐步健全,移風易俗持續推進,鄉村治理水準不斷提高。(安徽日報 記者 范克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