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午,位於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的中創新航合肥項目生産車間內,隨著機械臂的轉動,一塊塊動力電池在新建的流水線上生産出來。繼今年6月底比亞迪合肥項目一期投産後,短短數月間,下塘鎮又迎來了另一個百億元項目的投産。
近日,比亞迪合肥基地整車下線。 攝影 范柏文
比亞迪、中創新航等整車、動力電池頭部企業的落戶,令下塘這個曾以特色燒餅聞名的鄉鎮,一躍成為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重要聚集地,正全力衝刺“千億強鎮”。
與此同時,在農業領域,下塘鎮也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9月24日,長豐縣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這裡舉辦。下塘21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平均收入超50萬元,草莓、燒餅等特色農産品和美食已形成較強品牌效應,去年全鎮農民收入增幅11.3%。
下塘是安徽的縮影。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産業聚集地,十年來,安徽的蝶變令人驚艷。糧食産量穩居全國第4位、每年凈調出糧食200億斤左右,為端穩“中國飯碗”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安徽還生産了全球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液晶顯示屏。全國每3台冰箱、4台洗衣機、5台空調中有1台是安徽製造。全省製造業、數字經濟增加值都已超過1萬億元。
聚力打造新興産業聚集地,安徽省委、省政府圍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與智慧網聯汽車、人工智能等十大新興産業,加強頂層設計,作出科學部署。按照“主導産業—産業鏈—産業集群”的路徑推進,強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建立由省級領導牽頭負責的專班推進機制,逐一編制産業鏈圖譜和“雙招雙引”路線圖,按圖索驥,做好強鏈補鏈延鏈文章,形成蓬勃發展態勢。去年共簽約、開工、投産十大新興産業項目3493個,總投資2.4萬億元。
一個個産業地標如日初升。新型顯示産業,實現“從沙子到整機”全産業鏈佈局,建成全球首條10.5代液晶面板生産線,匯聚上下游企業近120家。積體電路産業,造就國家首批積體電路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集聚産業鏈上下游企業400余家,誕生國內首個5G毫米波濾波晶片、全球首款可穿戴領域人工智能晶片。智慧語音産業,中國聲谷成為全國首個智慧語音及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産業基地,截至去年底已吸引1400余戶企業集聚,去年主營業務收入1378億元。新能源汽車産業,去年産量25.2萬輛、居全國第5位,合肥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産業園、比亞迪合肥基地、大眾安徽新能源整車等一批重大項目,為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增添重要砝碼。
較強的科技創新實力,賦予安徽發展新興産業的獨特優勢。安徽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安徽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006.1億元,是2012年的3.6倍,年均增長15.2%;其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達739.1億元,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增長15.1%。研發投入強度為2.34%,比2012年提高0.7個百分點。目前,全省已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3個、國家級高新區6家、省級高新區14家、各類高新技術特色産業基地55家。
“科創+産業”的路子越走越寬,科技創新的勢能持續轉化為新興産業發展的動能。圍繞創新鏈鍛造製造業長板,以新能源汽車産業為例,安徽省依託技術和産業基礎,目前已集聚比亞迪、大眾、蔚來、吉利等龍頭廠商。圍繞産業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去年有8項製造業“揭榜挂帥”攻關項目打破國外壟斷。為促進科技與産業的融合,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強頂層推動,支持組建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致力於培養懂科技、懂産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複合型科技産業組織人才,更好助推科創産業發展。
作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基石和關鍵路徑,工業互聯網方興未艾,正推動生産方式、産品形態、商業模式、服務方式的深刻變革。安徽省把打造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新賽道,已培育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130家,已有1.8萬家企業與雲資源深度對接,工業雲平臺應用率達57%,居全國第5位。截至今年7月,“羚羊”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已匯聚企業近6萬家、服務商和學生創客10萬多個,發佈科技成果和需求5萬多條,有效促進産學研協同,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互利合作、共贏共享。
十年奮進,十年跨越,十年輝煌。十年來,安徽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居全國第3位。其中,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7%,增加值佔比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1年的45.7%;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9.8%,産值佔比由2012年的18.1%提高到2021年的41%。
黨的二十大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擘畫了新的宏偉藍圖。安徽正拉高標杆,奮勇爭先,深入實施三次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奮力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産業聚集地上取得更大成效。(安徽日報 記者 汪國梁)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