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雲南頻道消息(張科):10月24日,雲南省保山市舉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專場新聞發佈會,介紹了保山一年來圍繞“三年有起色、五年上臺階、八年爭優秀”目標,加快教育高品質發展,推進教育強市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了“358目標”的開門紅。
新聞發佈會現場
教育專網100%覆蓋義務教育教學班級
去年9月,保山市相繼出臺系列文件為教育實現高品質發展優化頂層設計,繪製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一年來,保山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準,積極推進中考體育美育改革,構建市、縣、校三級體育聯賽體系和美育展示平臺,持續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籃球、網球改革,被授予“全國圍棋特色學校(幼兒園)”10所,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5所,創建勞動教育示範學校26所;建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創建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12所。
保山學校軍訓
保山市中小學班級教學多媒體配備率達到92.3%,班級教學多媒體實現全覆蓋的學校達到69.3%,視頻監控系統基本實現全覆蓋,寬頻網路校校通全面實現,教育專網100%覆蓋義務教育教學班級。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大幅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預計達到87.9%,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預計達到77.45%,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問題。
保山市按照“一人一案、分類安置”的原則妥善安置每一名殘疾兒童,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園無障礙環境建設。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義務教育殘疾兒童就讀人數為1730人,入學率達到99%以上。
職業教育發展進入快車道
中共保山市委教育體育工委書記、保山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雲青介紹,保山全力保障學生受教育權利,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新建、改擴建小學82所、中學18所,有效緩解了城區“入學難”問題,極大改善了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00%就近入學,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持續加固。
中共保山市委教育體育工委書記、保山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雲青
此外,保山創新教師招聘機制,通過校園直招、公開遴選、公開選調、柔性人才引進等方式招聘教師450人,引進專業技術人才34人;保山持續推進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重點推進普通高中新建、改擴建項目,實施以縣一中為龍頭的縣域普通高中品質提升計劃。保山市施甸一中完成新校區搬遷,隆陽區、龍陵縣4個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全部完成新增學位2043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持續提高。
保山市職業教育發展進入快車道,經雲南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置保山職業學院,“中職+高職”“中職+應用型本科”的辦學新格局逐步形成;民辦教育規範發展方面,義務教育“公參民”學校規範治理初見成效,保山市智源初級中學、保山市智源小學于2022年8月31日依法轉設為公辦學校。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取得突破
保山市一年來的“雙減”“雙升”工作全力推進,實行“5+2”模式,即每週5天、每天2小時提供課後服務,全市課後服務實現100%全覆蓋,從嚴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切實減輕,課後服務品質和教育教學品質顯著提升。
保山系統推進中考改革,穩步實施普通高中指標到校改革,普通高中體育自主招生改革試點和綜合高中試點;穩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完善教育督導體制機制,全面強化督政、督學、評估監測能力;針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收費、課後服務收費及近年來學生及家長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聯合發展改革、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專項檢查,建立教育收費監管長效機制。
學校組織文藝活動
保山開展“小切口”整治民生領域問題專項行動,持續建設“清廉學校”,築牢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鏈條,校園安全全面加強,健全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平安校園”,加大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全市學校食堂“六T”實務管理、“明廚亮灶”覆蓋率均達100%,城市及城鎮中小學校園“三防”建設達到4個100%,人防、物防、技防水準不斷提升;全市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堅決守住“校內不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線。
教育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截至2022年9月底,保山共分配下達2022年各級各類教育項目資金12.89億元;土地供給優先保障,無償劃撥中心城區建設用地148.74畝,支援中心城區教育振興項目建設,義務教育保障全面落實;下達各級各類資助資金37858.49萬元,有效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全市控輟保學工作持續保持常態化清零。保山市教育體育局被評為“雲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針對雲南省今年即將正式啟動的全國“3+1+2”新高考改革,結合雲南和保山的實際教育情況,楊雲青建議廣大學生和家長選科應把握好三個優先原則:學生個人學科優勢優先原則、學校科目優勢優先原則和成績相當興趣優先原則。(文/圖 保山市教育體育局)
1、“國際線上”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線上”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線上”的所有資訊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線上”自有版權資訊(包括但不限于“國際線上專稿”、“國際線上消息”、“國際線上XX消息”“國際線上報道”“國際線上XX報道”等資訊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線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每人平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線上”網站的自有版權資訊産品。否則,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線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豐富網路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