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昆明市政府、雲南省工信廳指導,金蝶集團主辦的“2022全球創見者大會”在昆明成功舉辦,大會以“數治企業 韌性成長”為主題,探索如何以“數”治企,用EBC治理和管理企業,以實現企業韌性成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楊蔚玲出席大會並致辭,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聶裏寧,“量子管理”奠基人、2022入選“Thinker 50管理名人堂”的丹娜·左哈爾,華為董事、品質流程IT總裁陶景文,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阮鴻獻,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等嘉賓在本次大會上分享了他們的“數治”創見與實踐。
數字化轉型七大發現 以“數”治企更具韌性
在經濟變局之下,中國4700多家以上市公司為主的中國企業仍有700多家企業近幾年實現營收、凈利潤連續正增長,金蝶集團通過對其中57家企業進行訪談調研總結發現,數字化轉型是推動企業高韌性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數字戰略、數字組織、數字文化、數字人才、數字能力是其中的五大關鍵成功要素。
數字化轉型最終都要走向“數治化”,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指出,“數字能力正成為高韌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仍普遍較弱,這需要以數據驅動為核心、以可組裝EBC為方法來構建數字能力。”
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
金蝶集團發現,數字化轉型正在從數字化向“數治化”轉變,高韌性企業雖然已普遍制定了數字戰略和藍圖,但IT投入仍普遍較低,即使是受訪的高韌性企業,IT支出佔營收的平均比例也僅有1.6%;但不可否認的是,高韌性企業已經普遍構建了數字化轉型的文化且在內部取得廣泛共識。最後,成就高韌性企業還需要對“數字戰略、數字組織、數字文化、數字人才、數字能力”等五大關鍵要素的“成功治理”,需要企業一把手把舵,更需要一把手具備量子思維。
“量子管理”奠基人丹娜·左哈爾
“量子管理”奠基人、2022入選“Thinker 50管理名人堂”的丹娜·左哈爾表示,在工業時代,支配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是“經典牛頓式”思維,即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有跡可循的、機械的,比較注重定律、規則和控制。但在不確定的時代,經典力學理論很難應對時代變化並迅速作出反應。丹娜·左哈爾提出,“量子思維”更適用於信息時代和知識文明時代,更利於應對世界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常態。
金蝶聯手科大訊飛 發佈“人格化”的“數字員工”
在大會現場,以大型綜合生産製造企業的經營管理場景為例,一位財務數字員工“金小蝶”在一問一答中,通過大數據挖掘及分析,對業務進行深入洞察,隨即便高效幫助財務總監、銷售總監完成了損益、回款、資金佔用等分析難題,更同時針對異常情況給出風險評估,輔助管理者決策。
“金小蝶”便是金蝶集團攜手科大訊飛重磅推出的首個EBC企業管理領域的數字員工,“她”可以成為每個員工在數字世界的業務夥伴,助力企業高效經營決策。讓每個企業都能高效、迅速構建能力出眾的“數字員工”,開啟元宇宙工作模式新時代。
金蝶中國執行副總裁、研發平臺總經理趙燕錫
金蝶中國執行副總裁、研發平臺總經理趙燕錫表示,此次發佈的數字員工“金小蝶”是基於金蝶企業級人工智能“小K”的全新智慧化、人格化升級。金蝶數字員工具備主動感知、主動交互,可覆蓋更多的業務場景,做到像“人”一樣成長。同時,如此功能強大的數字員工,“入職”流程卻並不複雜:企業可對標崗位職責,劃定“數字員工”的工作範疇,借助科大訊飛領先的多語種、人物形象技術,可靈活定制“員工”,變成有形象、有檔案、有績效的“人格化”數字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佈會上,金蝶推出的不僅是以“AI+RPA+大數據+人格化”等技術融合的有形象、有績效、有檔案的“數字員工”,更是能幫助企業快速、個性化建立以及管理“數字員工”的能力平臺。目前,“金蝶雲EBC”已提前預置100多種“員工”技能,通過一體化數字管理平臺,對“數字員工”進行交互、監督、訓練和管理,實現人與“數字員工”的“人機”協同辦公,幫助企業實現大規模自動化,不僅降本增效,更強化了企業的數據驅動能力。
趙燕錫認為“數字員工”與企業員工的關係不是“替代”,而是“伴生”,未來每個企業員工都會有一個甚至多個“伴生”的“數字員工”。目前,金蝶“數字員工”已可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具備組織規劃、編制測算、人才畫像、人才標簽等強大能力,幫助企業完成人員的“排兵布陣”。據了解,金蝶集團已經相繼發佈了“智慧稅務”“數字孿生工廠”“數字員工”等前沿EBC産品。(文/圖 張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