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西雙版納曼遠村融合建設生態文明與美麗鄉村
2023-01-06 09:05:12來源:雲南日報編輯:張科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曼遠村的計劃

西雙版納曼遠村融合建設生態文明與美麗鄉村_fororder_306

手工紙作品展示

  世代繁衍于雲南省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傣族村寨,都保留著一片被稱為“竜山”的原始密林。景洪市動罕鎮曼累訥村曼遠村民小組也不例外,35畝“竜山”俯視著整個村寨,作為曾經的唯一水源地,哺育著村民們世代的生活與生産。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才有人。”歷年來,曼遠村秉承著這樣的生態文化觀與大自然共處。自2015年起,曼遠積極開展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找到了一條特色和諧的發展路徑,為探索土著民族生物多樣性保護積累了有價值的方法和經驗,為生態文明與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曼遠樣本。

  回歸的鐵刀木和芒果樹

  “竜”在傣語裏為“神聖”的意思,“竜山”在傣族人的心裏是不可侵犯的地方。“保護‘竜山’裏所有的動植物,就是保護寨子的平安和健康。”曼遠村支書岩罕尖對世代傳承下來的囑託深信不疑。

  在曼遠村的“竜山”裏,分佈有箭毒木、龍果、香糯竹、泰竹、大蒲葵等10多種珍稀物種,還有300多種野生和栽培熱帶植物。這個熱帶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同時承擔著涵養水源與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竜山’森林裏的林木都不可以砍伐,即使是掉落的枯樹葉,也要讓它自然腐化。”岩罕尖説。

  很長一段時間,“竜山”在當地人的保護下,始終是一片未經閒人踏足的原始森林。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交通、種植業在陸續發生改變,“竜山”也未能倖免。曼遠村的“竜山”隨著經濟林的擴張曾退化到不足三分之一。

  “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但生態環境變差了、綠水青山不見了、氣溫升高了、降雨減少了、山泉溪流斷水了、野菜難找了、藥用植物不見了、祖祖輩輩種下的鐵刀木林也被砍光賣了……中國最負盛名的熱帶生物多樣性寶庫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植物學家裴盛基説。

  2015年,在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資金的支持下,由裴盛基帶隊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研究團隊來到曼遠村開展“竜山自然聖境”保護項目,村民們在項目組的幫助下成立了保護小組,主動退耕部分橡膠林,開始恢復“竜山”森林植被,在退耕還林的“竜山”上重新種上了野芒果、鐵刀木等2000多棵鄉土雨林樹木。

  “敬畏自然的傳統又回來了。”岩罕尖説,“我們是在雨林生存的人,不能脫離開雨林生活,保護好這裡的一草一木,和雨林和諧共生,才是我們長久生存下去的方式。”如今,曼遠“竜山”已恢復至35畝,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重點保護區域。“竜山”腳下,100余棵野生芒果樹被當地人稱為“蒙搭”,樹齡約有300年至600年,每年仍能結出酸甜的果實。

  在非遺傳承中接續生態保護

  曼遠村是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的取景地之一,節目播出後,曼遠接待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

  玉康的傣族造紙體驗庭院是遊客感受曼遠生活的首選地之一。體驗的場所也是玉康一家人居住的地方,吊腳樓的一樓延伸出寬敞的庭院,院裏種滿了各種各樣的盆花。

  “大概有20多種。”玉康説,種植盆花是源於2017年,高山植物保護行動民族生物文化示範園在曼遠村掛牌,村民們紛紛加入“庭院種植示範戶”,開始在自己的家裏種植各類植物,恢復綠水青山。

  現在,盆花成了玉康造紙的重要材料。將經過浸泡、蒸煮後初制出的紙漿取出,放到“抄簾”裏打散,讓紙漿均勻地分佈于簾面。“從這裡開始,體驗的遊客們就可以接手。”玉康介紹,澆紙是手工紙製造中最為精妙的環節,紙張能厚薄均勻,全靠澆紙人的手上功夫。

  “在這個環節可以進行裝飾。”玉康邊説邊走到庭院裏摘取新鮮的花瓣,放到紙漿裏,繼續拍打,讓紙漿和花瓣融合在一起。待紙漿完全沉澱在細紗布上後,玉康拉著“抄簾”的兩角,手腕由外向裏一抖,將其提出,清晰可見一層不算平整的紙漿糊在紗布上。

  最後,玉康將“抄簾”呈斜角倚放在架子上,向著太陽的方向。“曬乾後就可以揭紙了。曼遠氣候炎熱,晾在架子上的紙張曬上一個小時,就能有八九分幹。”揭下的紙,放在陽光下一看,隱約還能看到紙張內部的絮狀纖維,摸上去手感粗糙,獨具脈絡感,久存不陳,力撕不破,和庭院裏的鮮花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

  根據遊客的需求,玉康會用相框將揭下來的紙裝裱上,讓其成為一件伴手禮。“這一門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藝,每年可以為我們帶來1萬多元的收入。”玉康説。

  除了玉康的造紙體驗庭院,曼遠村還有專門編織竹製品出售的人家、種滿中草藥替人看病的鄉村醫生人家……依靠當地生態發展的業態層出不窮,一個個恢復生態的行動和一門門傣族人的傳統技藝相結合,讓曼遠村的計劃持續推進。

  如今,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曼遠村正在為打造旅遊村做詳細規劃。“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傳承了千百年的雨林文化傳統延續下去,讓傣家鄉村更加美麗,讓綠水青山永遠存在。”岩罕尖説。(記者 王丹/文 胡妤雅/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