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昆(明)鐵路K770、K774道口分別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七甸村和廣南村,是雲南鐵路僅存的2個通行旅客列車的正線道口,每天通過的普速旅客列車有8趟,通過貨物列車40多趟,列車通過道口時速為80公里。自1997年11月30日南昆鐵路開通運營26年來,南昆線K770、K774道口保持了9198天無行車事故的安全記錄。
今年春節期間,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生活在鐵路沿線的群眾出行意願增加,穿行鐵路道口的行人和車輛明顯增多,對於負責道口安全的“00後”道口工黃福和楊中華是不小的考驗。
黃福目送旅客列車安全通過道口 攝影 周濤
“叮鈴鈴,叮鈴鈴……”2月5日19時25分,呈貢區廣南村鐵路道口房內突然響起清脆的電話鈴聲,“南昆線K774道口,40219次列車接近”。
“收到,明白。”接到相鄰的南昆線K770道口列車預報信息,“00後”道口工黃福和楊中華拿起信號燈快步走出道口房,疏導過往行人和車輛離開鐵路道口,隨後關閉鐵路線路兩側的欄木,在確認道口清空及安全後,黃福和楊中華走向立崗亭,面向來車方向做好接車準備。
19時35分,40219次貨物列車安全通過南昆線K774道口。“這兩個道口是村民進出村莊、趕集、耕種和走親訪友的必經之路,我們的任務就是確保每一趟列車安全正點通過。”今年21歲的黃福精神抖擻,對於自己身上的責任有著超越同齡人的理解,他所任職的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昆明工務段王家營西線路車間道口監護組,總共有18名職工,分別負責南昆線K770和K774道口監護工作。
黃福和楊中華吃上熱騰騰的湯圓 攝影 周濤
與大部分鐵路一線班組不同,黃福所在監護組高度年輕化,平均年齡不超25歲,像黃福一樣的“00後”就有8人,今年也是他們在崗位上度過的第一個春運。
2月5日正值元宵節,當天的夜班,黃福和楊中華輪值南昆線K774道口,去年才參加工作的“哥倆”工作時配合默契,各個作業流程銜接順暢。道口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並不輕鬆。一個班下來,關閉欄木、接車、打開欄木等動作要重復上百次,為了達到絕對安全,每次操作都必須嚴格達標,每項標準都必須嚴格執行。
列車密集通過的時候,在道口房10多平方米的“小天地”裏,執行車機聯控、核對、登記和出務接車,黃福和楊中華忙得像兩個陀螺,吃飯、上廁所也只能利用列車間隔時間快速解決。
南昆線K774道口周邊工廠、村落密集,道口公路交通繁忙。“列車運行速度快,如果行人及車輛搶越線路,影響鐵路正常運行,甚至造成人員傷亡。”黃福深知,道口9000多天的安全記錄得來不易,而風險就隱藏在細節裏,因此每次出務接車,他都精益求精,確保安全萬無一失。
疏導行人車輛 清空道口準備接車 攝影 周濤
對於道口的通行節奏和嚴格要求,生活在鐵路線路周邊的村民大多能理解,有時一些外地司機則會抱怨他們過早關閉欄木,黃福和楊中華總會耐心地勸導和解釋。相比接車時的緊張忙碌,工作值守期間不能閒聊、玩手機當“低頭族”,無車通過的“無聊”時光,似乎才是對兩位年輕道口工最大的挑戰。
鐵路道口安全事關重大,兩位“00後”需要隨時保持警惕。“接車時,目送旅客列車安全平穩通過,偶爾也能看到車廂內的笑臉,那是用我的一點小犧牲換來的,值得!”2001年出生的楊中華面龐稍顯稚嫩,身上卻有一股韌勁,讓人感受到支撐他堅持的力量。
“剛開始不習慣,和同齡人相比,我們的生活確實挺枯燥的,但是列車安全通行需要我們,鐵路沿線群眾的安全出行需要我們。”黃福説道。
一人疏導行人車輛 一人負責列車登記 攝影 周濤
元宵節當天20時40分,班組老師傅給黃福和楊中華送來熱氣騰騰的湯圓,二人開心地接過碗勺,迅速解決“戰鬥”,隨即投入到即將駛來的最後一趟旅客列車接車準備工作中。
“南昆線774道口,客車T382次接近。”21時05分,黃福和楊中華接到信息,迅速出務,默契地完成接車準備工作。“嘟……”隨著T382次旅客列車鳴笛聲傳來,二人同時抬起右手平舉白色信號燈,向司機顯示接車手信號。明晃晃的車燈照亮了兩位年輕人堅毅的面龐,也照亮他們前方的鐵路。
21時11分,T382次旅客列車安全通過南昆線K774道口。萬家燈火之下的元宵節,“00後”道口工黃福和楊中華才能正常休息,沒有煙花和鞭炮的熱鬧陪伴,卻有一份獨特的收穫與享受。(文 黃再雲 徐梓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