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安徽             長三角一體化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安徽:“一改兩為”提效能 踔厲奮發開新局
2023-03-06 08:47:45來源:安徽日報編輯:劉旭東責編:趙瀅溪

  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安徽見行動。安徽連續兩年召開“新春第一會”,部署開展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工作,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不斷增強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表示,“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沒有捷徑,實幹為要”,要從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堅決貫徹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落實省委“一改兩為五做到”“踔厲奮發五提升”要求,奮力實現安徽高品質發展。

  持之以恒抓作風 打造“一改兩為”品牌

  作風就是形象,作風就是力量。

  “保持好的工作作風,才能幹出好的工作成效,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才能開創發展新局面。”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握作風建設地區性、行業性、階段性特點,抓住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持續深化作風建設,推進自我革命。“既要有一種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更要有下狠手、刀刀割向病灶的實際行動。”全國人大代表丁毅認為,進一步增強廉潔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讓黨員幹部知敬畏、守底線,才能教育引導各級黨員幹部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有效維護群眾利益、企業利益。

  安徽部署推進“一改兩為”,堅定不移改進工作作風,為群眾和企業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安徽、投資安徽、期待安徽,越來越多的合理訴求得到解決、老百姓打心眼裏溫暖高興,越來越多的朋友點讚安徽,“一改兩為”成為品牌。

  將心比心解民憂 有力回應“民之所望”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仔細傾聽群眾呼聲,深入了解群眾冷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王紹南説,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這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的根本出發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熱點問題,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尊重群眾意願,最大限度地贏得群眾的參與和支持,讓群眾滿意。

  安徽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省委、省政府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部署開展10項暖民心行動。截至2022年底,10項暖民心行動監測的38項主要任務全面完成。

  “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余靜認為,基層是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第一線”,基層幹部是與群眾接觸最多的人。基層幹部要多跟老百姓溝通交流,摸清群眾所思所想,以將心比心的態度服務群眾,解決群眾的困難事和煩心事,讓群眾感受到黨就在身邊,群眾才能更加信任你、認可你。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近年來,安徽持續深化信訪改革,不斷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以實際行動和實在成效紮實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要善於抓住關鍵處、找準突破口,完善基層治理機制,健全基層治理功能,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全國人大代表李發權建議,要完善村級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社會治理綜合平臺建設,發現矛盾在早;強化多元治理,探索在鄉鎮(街道)設立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充分整合基層社會治理資源,拓寬社會力量參與渠道,化解矛盾在早,真正地把信訪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千方百計優環境 激發經營主體發展活力

  過去一年,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不斷深化,營商環境明顯改善。2022年,在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中,安徽位列第八, 比上年前移了8位。

  如今,“搶機遇、拼經濟”已成為各地普遍共識。各地都在千方百計優化營商環境,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在全國人大代表劉曉華看來,“要按照國家部署,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不斷提升服務意識,細化服務措施,推進政務服務便民化、服務事項標準化,推動政府工作從方便行政管理向方便群眾企業辦事轉變,以一流的政務水準激發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安徽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助力高品質發展。去年以來,我省紮實開展“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優環境、穩經濟”活動,出臺支持經營主體紓困發展、金融助企等系列舉措,全省“為企服務”平臺收集辦理企業訴求25.6萬件、辦結率98.7%。

  “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和企業家對營商環境的感知最敏銳。”全國政協委員聶磊建議,要深入調研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摸準實情精準把脈,努力增強惠企政策的前瞻性、精準性,切實促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持續助力企業健康發展、企業家健康成長,齊心協力推進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

  “當前,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不斷走深,區域化分工協作體系進一步深化完善。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上,亟待進一步強化招大引強、優化完善投資和創新‘賽馬’激勵機制。”全國人大代表張成偉認為,要聚焦重大領域、重要民生,招引大項目、大企業,既在對外招大引強上引入“賽馬”激勵機制,鼓勵省市區縣不同層次“上榜”競爭;也在鼓勵區域內大企業在引進、承擔、參與重大項目上引入“賽馬”激勵機制,充分激發政府和企業創新活力,助力經濟提質增效。(安徽日報 記者 朱勝利 李明傑 李浩 范孝東 張岳 見習記者 班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