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跨區域協同合作,實現“交通一體共通、産業協同共鏈、低碳生態共保、優質設施共享”……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合淮一體化,又有大動作。
近日,《新橋科技創新示範區(合淮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及其系列相關方案獲安徽省政府批復,這標誌著合肥都市圈跨區域市際合作載體建設再邁堅實一步。其中提出,合淮合作區將打造合肥都市圈市際合作示範區、臨空産業碳中和發展先行區,發展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産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等核心産業。到2025年,合作區生産總值預計達100億元。
交通優勢明顯,打造臨空産業碳中和發展先行區
提及合淮合作區,很多人會比較陌生,但説起合肥空港示範區和新橋國際機場,人們都耳熟能詳。合淮合作區就位於周邊區域,在合肥、淮南兩市交界處,淮南壽縣最南部,與合肥經開區北區毗鄰,緊鄰新橋國際機場,屬合肥都市圈重要節點。
為什麼要在這裡建設跨區域合作區?這要從它的區位優勢説起。
近年來,臨空經濟的地位與作用逐步上升,成為全球産業鏈和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合淮合作區的交通優勢十分明顯,不僅鄰近樞紐機場,還毗鄰多條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形成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
據介紹,《規劃》以“合作樣板帶動區域共富、低碳示範實現高品質發展”為發展理念,確定了“一示範、一先行”功能定位。“一示範”指的是合肥都市圈市際合作示範區,“一先行”是指臨空産業碳中和發展先行區。
圍繞具體功能,《規劃》提出了“一核、二區、三園”,即1個創新服務核,2個城市服務功能片區,3個産業園組團。“創新服務核”是面向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全産業鏈研發服務中心,兩大片區分別是品質生活配套服務片區、産城融合服務片區,三大産業園組團則是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園區。
互利合作共贏,推動交通共通、産業共鏈、公共服務共享
打造跨區域的合作區,合作,就成為最重要的關鍵詞。
合作發展,交通建設是“先行官”。《規劃》專門提出了合淮合作區的交通一體共通。
比如,在軌道交通方面,構建“城際鐵路—機場快線—中運量軌道”多層次、一體化的軌道交通網絡。其中,合淮合作區周邊共規劃3條城際鐵路,分別為合新六城際鐵路、合淮蚌城際鐵路和合霍阜城際鐵路。
在道路建設上,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骨架道路網絡將進一步向北延伸,同時完善合淮合作區橫向道路網絡佈局,規劃形成“四橫六縱”的骨架道路網。
産業協同共鏈,是合淮合作的重要方向。《規劃》顯示,將以“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為區域協作的産業地標,推進合淮合作,構建“三主(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産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兩輔(現代物流業、科技服務業)”的現代臨空産業體系。
以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為例,這裡聚集了大眾安徽和蔚來等一批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下一步將引入更多新能源整車製造企業,新能源汽車産能達到100萬輛,建成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在公共服務上加快推進一體化。《規劃》提出高起點、高標準構建合作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三級黨群服務中心,並分級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形成15分鐘、10分鐘、5分鐘三級社區生活圈。
明確機制細則,經濟指標、稅收五五分成
跨區域合作,機制怎麼銜接?行政執法怎麼分工、稅費分成怎麼確定?這些都需要出臺一系列細則。合肥、淮南兩市制定了《部分行政管理職權和執法事項改革試點方案》《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統計》及《分配方案以及稅費分成方案》等3個方案,捋順了合作區的發展機制。
在部分行政管理職權和執法事項改革方面,按程式成立合淮合作區管理機構,依法依規在合作區內行使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及組織實施、市場監督管理、生態環保管理等行政管理職能。
在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統計及分配方面,依據省政府對各市的年度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按照合作共建、利益共享原則,對經濟發展類、創新驅動類的經濟指標,按照合作區完成實績情況5:5分成,由合肥、淮南兩市完成切割,報省直相關部門審核。
在稅費分成方面,按照“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權責對等”原則,合作區內實際産生稅收由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壽縣按5:5分成,稅收及非稅收入等地方分成部分全額返還合作區,用於合作區滾動開發。
“合淮合作區建設是落實合肥都市圈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加快打造合淮産業走廊的重要舉措。”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對合淮合作區建設的指導,支持合作區先行先試,鼓勵合作區在管理、標準、制度、規則等方面創新。同時,鼓勵圈內各市在平等、互利、共享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土地、能耗、資本、人力等要素流通共享機制,逐步實現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安徽日報 記者 王弘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