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新能源汽車下鄉迎來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車“進村”步伐加快。記者從合肥市經信局獲悉,早在今年2月,合肥市就出臺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根據計劃,今年合肥市將遴選5個試點鄉鎮開展充電樁下鄉試點,推廣1000輛新能源汽車下鄉。
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走好“下鄉路”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旨在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引導農村地區居民綠色出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實施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農村戶籍居民在戶籍所在地縣域內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消費券等支持。鼓勵有關汽車企業和有條件的地方對淘汰低速電動車購買新能源汽車提供以舊換新獎勵。鼓勵地方政府加強政企聯動,開展購車贈送充電優惠券等活動。
今年2月,《合肥市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
《若干政策》提出,開展充電樁下鄉試點。每年在部分重點鄉鎮組織試點,對在試點鄉鎮投資建設公共充電樁(單樁功率不低於60kW),按額定充電功率給予投資主體不超過300元/kW的一次性補貼,單個試點鄉鎮補貼上限為100萬元。
《若干政策》明確,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對活動期間通過參與下鄉活動銷售門店購買新能源汽車下鄉標準化車型的居民,給予5000元/輛的下鄉推廣補貼,新能源汽車下鄉補貼條款與市級其他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條款不重復享受。新能源汽車下鄉年度指標1000輛,用完即止。
“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強政企聯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信貸投放,遴選5個試點鄉鎮開展充電樁下鄉試點,推廣1000輛新能源汽車下鄉,為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推廣使用營造良好環境,拓展新能源汽車新領域新市場。”合肥市經信局總經濟師韓洋説。
加速建設,充電設施解決“後顧之憂”
目標已提出,落實是關鍵。據合肥充電公司副總經理陳晶晶介紹,目前,合肥市已在四縣一市範圍內建成公共充電站296座,公共充電設施4326個(快充2612個、慢充1714個),佔全市公共充電設施總數的24%以上,可滿足縣域半徑5公里的充電服務需求。
以肥西縣為例,該縣已實現城區和各鄉鎮園區全覆蓋,且連年超額完成市級下達的充電設施任務。截至目前,肥西縣已建成99座充電場站(合肥充電95座、民營企業4座)和2座換電站(快充677個、慢充604個),全縣充電樁總功率36820kW,可日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一萬台次。
“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車售後服務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車售後服務站點建設,確保每個鄉鎮均有充電樁與售後服務中心,進一步發展電池設備與新能源汽車租賃更換業務,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舒心,解決後顧之憂。”該縣城管局市政所所長姚家洲表示。
“隨著國家及合肥陸續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在安徽省汽車經銷商商會秘書長韓震看來,合肥市出臺的若干政策著眼産業鏈、打好提前量、突出關鍵點,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消費活力,繼續穩定和擴大合肥的新能源汽車消費。
對於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支持,合肥向來不遺餘力。在今年4月舉行的合肥新能源汽車産業供需對接會上,合肥市宣佈:除特殊專用車輛外,合肥市黨政機關和市屬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全部採購新能源汽車,新增及更新公交車全部採購新能源汽車。
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鍛造“強實力”
新能源汽車産業,是合肥戰新産業的重要支柱之一。
近年來,合肥市把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作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提質擴量增效的重要抓手,這一産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從産業集群來看,合肥擁有江淮、蔚來、比亞迪、長安、安凱、大眾(安徽)等一批整車企業,集聚産業鏈企業5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305家),從業人員約10萬人(其中整車企業從業人員超5萬人)。
從産業實力來看,今年一季度,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産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01.9%,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219.1%。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達12.69萬輛、同比增長3倍。
此外,合肥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産業配套使用環境。“截至目前,合肥已建成各類充電設施8.48萬個,初步形成了市區2公里充電服務圈,日均可服務約21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合肥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説。
韓震認為,合肥市支持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可以看出相關政策在不斷推進和細化,在提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同時,也有利於更好地調動資源和做好服務。(合肥日報 記者 趙俊松 王駿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